数字技术赋能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案例研究
郭银川
临沂第五中学 276012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课堂往往受限于教材与师生讲解,而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丰富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数字平台的交互功能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因此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契合课程改革趋势,也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概述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人文情怀,与实践性较强的绘画、设计课程不同,鉴赏教学更强调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建立对艺术的感性体验,增强理性认识。教学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门类,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情感的熏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实物展示及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字技术赋能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在当代教育环境中,数字技术赋能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传统美术鉴赏教学上存在一定局限,往往依赖课本图片,难以充分展示艺术作品的细节,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困境提供了突破口,通过高清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空间效果,从而获得更直观、更生动的审美体验。网络资源的广泛共享使教师能够引入大量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态,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认知边界,也提升了教学的广度 [2]。数字技术的应用契合了新时代教育个性化的需求,美术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欣赏,更是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数字化平台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互动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符合信息社会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美术鉴赏教学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三、数字技术赋能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虚拟博物馆参观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虚拟博物馆参观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应用,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堂往往依赖图片、视频、实地参观,但受限于地理、时间、资源条件,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数量有限,虚拟博物馆通过数字化三维建模,将世界各地的经典美术作品以高清、可放大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了现实空间的限制 [3]。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浏览角度,还能通过点击相关信息获取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这种学习方式兼具直观性,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虚拟博物馆所营造的沉浸式环境,也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艺术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意蕴,从而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以“自然的色彩”为主题的虚拟博物馆参观活动,是数字技术赋能美术鉴赏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师通过搭建虚拟展厅,将中西方艺术史上体现自然之美的经典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以及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集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虚拟空间中,学生可以自由穿梭于展区,近距离观察色彩的运用与笔触的细节,并借助系统的交互功能,点击查看艺术家对自然色彩的独特理解,例如通过对比印象派作品与中国山水画中自然色彩的差异,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对自然美的诠释方式。
(二)AR 艺术作品体验
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引入 A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突破传统课堂中“作品静态展示、教师口头讲解”的单一模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叠加,让学生以沉浸式的方式感受艺术的细节,通过 AR 技术使经典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三维呈现,还能结合声音、光影效果和交互操作,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体验。在学习油画时,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放大观察画布纹理、笔触走向,甚至模拟创作的过程,这种“场景化”的体验方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即学生在真实情境和互动中自主建构知识,同时 AR 技术也能满足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看得懂、记得住、会表达”的教学目标。
以《清明上河图》的鉴赏教学为例,教师借助 AR 技术将这幅长卷画作进行虚拟还原,初中生通过平板扫描后,可进入互动场景:不仅能逐段放大观察画中市井生活的细节,还能点击人物、舟车等元素触发动态演绎,聆听背景解说,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看画”转为主动“探画”,在对市井繁华、民俗风情的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画作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静态画卷与动态复原的差异,讨论北宋都市经济与民生的特点,既拓展了美术鉴赏的深度,也实现了美术与历史、文化的跨学科融合。学生在体验式学习后,不仅能准确描述作品的艺术特征,还能从文化认同的层面进行自主表达,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语
数字技术为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虚拟博物馆、AR 互动体验、智能化平台等多样化的应用,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有限资源,而是实现了跨时空、跨文化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课堂的直观性,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形成独立思考,同时艺术作品的再现,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莎 . 基于审美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J]. 环球慈善 , 2024(8):0058-0060.
[2] 王娟娟 .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J].中学课程辅导 , 2024(30).
[3] 孝本国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J]. 三角洲 , 2024(19).
郭银川 1978.07 男 汉 山东临沂人 大学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 单位名称:郭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