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细节以情激情
党蓉蓉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比尔镇央摩租小学616150
引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识记与语法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强调通过品赏课文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以情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建立品德和人格的内在基础。情绪愉悦、积极向上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高。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等方面的兴趣和热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教师利用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道德良知等,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情境熏陶与影响下的学习效果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体悟情感元素,激发情感共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圆明园的毁灭》课堂讲解为例课文核心内容介绍圆明园毁灭原因及影响的损失引发公众情感共鸣。事实上,圆明园的毁坏灭距今已逾百年,小学生缺乏亲历机会,对文本阅读难以深化对其认知理解并产生情感体验此类问题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圆明园》影片解决学生通过视频资料直观感受圆明园辉煌景象及其毁灭过程。与文字描述相比,此类视频资料能够能带给学生强烈视听感官体验,即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所知甚少,虽然篇幅有限,但可以很好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联想和想象,更能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深层次情感体验:对民族瑰宝毁于一旦的愤怒与惋惜情感研究。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情境的熏陶与影响,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增强爱国意识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2.2 树立正确的情感教育观念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感情教育观。要真正意识到情感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上,还要深入到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像思乡之情、爱国之志等等,通过创设符合诗词意境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自身也应有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于语文,对于文学的热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2.3 调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的情绪
小学语文教育领域里,教师承担着课堂管理和学生成长引导的双重职责,其核心工作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当中,还要深刻体会到自身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借助传递正向价值观并采用情感共鸣策略。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加深其内心认同,教师需系统整合教材里的情感元素,凭借肢体语言和语调变化来生动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收获丰厚的精神养分。如果忽略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挖掘与传递,就很难发挥出示范作用,进而妨碍学生对作品主题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比如,《少年中国说》这篇作品出自梁启超先生之手,是他在民族危机情况下所创作的一份重要文献,文章主旨思想突出国家振兴依靠青年力量,青少年的成长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梁启超先生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教师要率先垂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诵读文本,再通过情感传递来阐述文章的主旨,在此期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学习特性来制订教学计划,营造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提高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又比如,在讲解《元儿》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讲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究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查阅《示儿》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资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理解。《示儿》是陆游临终前的绝笔之作,尽管是晚年时期的作品,但是仍然心系国家,希望南宋军队早日收复失地,把好消息带给祖先。这首诗既是对子孙的嘱托,也是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精神。
结语
总之,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当中,这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他们的情绪调节水平,而且还要借助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树立科学的情感教育观念,老师自身率先垂范传递正能量,就可以创建起一种互动性强并且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做到认识与情感相融合。从而达成知识积累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双重目的,这种新的做法既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又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1] 蔡丽云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4(4):76-78.
[2] 甘杉沙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分析 [J]. 情感读本 ,2024(3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