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马丹丹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平洛镇中心小学 746502
引言
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如何有效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适当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二)以教材为基础
课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紧扣课本教材的内容,结合教材中的篇章和主题,融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1]。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确保融入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实践增强体验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仅蕴含理论内容,也具备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教师要遵循实践的原则,让传统文化的融入不再只是理论上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能从生活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2]。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或是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故宫的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感受故宫的建筑外观。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在小组内可以选择一名学生来扮演小导游,扮演小导游的学生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故宫的角楼、九龙壁等特色建筑,并分享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如此,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了解,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故宫中的一个建筑来分享这个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象征。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调查到的相关资料或是历史故事等,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认知。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故宫是如何通过展示物来促进文化交流的,或是引导学生思考故宫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节日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愿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并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课文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发展和习俗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相应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腊八节的历史发展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动手准备做腊八粥的食材,然后用这些食材制作腊八粥,或是一起腌制腊八蒜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区在过腊八节时的庆祝方式,如有的地方在过腊八节时会举办庙会,有的地方则会进行祈福医师等,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了解不同地区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腊八节为主题,进行创意手工活动,或是会话活动,进一步促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逐步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活动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树立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的信心 [3]。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在教授完后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深入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如《浪淘沙》这首诗所表达出的豪迈;《江南春》中所表达出的婉约;《书湖阴先生壁》所表达出的闲适。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写作活动,如让学生根据这三首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如在根据《浪淘沙》进行写作练习时,学生可以描绘现代的繁华和时代的变迁,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根据《江南春》进行写作练习时,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江南水乡春天时的美景,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而对于《书湖阴先生壁》,学生则可以通过描绘乡野闲适的生活场景,抒发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朗读和写作活动,学生技能在古诗词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且意义深远的过程,教师要重视两者的有效融合,并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开展实践活动以及组织朗读创作等多种方式,在丰富语文教学形式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魅力,促进学生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 教师 ,2024(6):12-14
[2] 王娜 .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J].故事家(下),2024(7):148-150
[3] 王润莲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4(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