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策略探究
马永宏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东关小学 (甘肃 灵台 744400)
摘要:新版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将先进理念引入到具体教学工作当中,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提升。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先进理念;教学策略
关 键 词:数学素养;课堂改革,创新;实践能力;多元化评价
作者简介:马永宏(1975.12-)男,回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校长。平凉市小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电话:13919543558。
课题信息:本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版课标指向下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PL[2022]LXH5048)成果。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代表着理性,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基本规律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正如史宁中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基于新课程理念,让数学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深度发生,以此优化教学质量与效果,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老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们做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他们的数学核心素质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的消极听讲为自主参与,变单一知识点传授为知能的并驾齐驱。
一、引入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新课标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接触——记住——模拟——学习”,转变为“积极探索——研究思考——发散创新”,并逐渐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象,解决并再发现新问题的技能。老师要在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的同时,也要反省学生的学习过程,检视他们从课堂中经历了哪些、养成了什么样的能力、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些反省都有助于学生思考技能、学习技能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落实新课标,在教学当中引入先进理念,对于提升学科教育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和理念是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国家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对现阶段教育提出的总结和指导。新课标对于具体教学工作有着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也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措施有着明确指导,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理解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实践。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新课标提倡应该构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为中心,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图形的分割拼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先从一个正方形加一个三角形的多边形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多边形的计算可以通过局部面积相加计算得到。然后给学生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进行计算。学生会自主探究图形的分割、拼接等方法以及多边形面积计算,充分有效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及想象力。
三、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引入情境化教育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应把他们熟知的日常生活场景带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教育无处不在,让他们对数字有亲切感,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力图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章节学习要点,并充分利用学具,让孩子们多动笔作业,手脑并用培养能力、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联系现实,强调孩子对数学最真实的感受,并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实际中掌握数学,并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用生活中的现象、事物揭示数学原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数学语言描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事情进行举例: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定),后天会下雪(可能),每天有48小时(不可能),老师明天会穿白色外套(可能)。通过这些生活事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件去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四、展开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说题”的方法,将学优生和学困生分到一个小组,在统一教学完成之后,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优生一般在理解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好,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对知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困生进行讲解并解惑,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优生的知识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了能够将题说明白,小组内学优生需要对题目、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讲解过程中进行内化吸收,学困生也能够通过同伴的说题讲解行为,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数学水平,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随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备等灵活使用方法。比如面对新授教学内容,我们常常通过讲授法来给学生讲解新内容,当然还要辅以丰富的练习法来帮助他们掌握;针对复习教学,我们也常常采用各种习题法来帮助他们复习总结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其实,有时我们也会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使用学生上台演示、游戏比较、相互讨论、作业比较、分组练习比较等各种方法。尽管教没有定法,但侧重于得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引入新课标的先进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蔡燕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23,(28):34-36.
[2]张新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23,(2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