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训练中的体能与技术结合研究
李冉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引言:
在当前羽毛球竞技领域,不断提升的竞技水平,使得赛事对抗变得愈发激烈。于高强度比赛之中,运动员所需做到的,是持续且稳定地发挥自身技术水平,这无疑对体能与技术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部分训练场景下,存在着体能与技术训练相互割裂的状况。如此一来,致使一些运动员虽拥有一定体能基础,却难以支撑复杂技术的运用;又或者技术娴熟,然而因体能不足,无法充分展现自身实力,进而制约了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
一、传统羽毛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存在不足
(一)体能训练内容脱离技术需求导向
传统羽毛球训练里,体能训练常围绕基础耐力、力量等通用维度展开,比如单纯安排长跑提升耐力或举重增强下肢力量,却很少考虑羽毛球技术动作对体能的特定需求,像杀球动作需要的爆发力与快速挥拍所需的上肢协调性,导致练出的体能难以直接为技术发挥提供支撑,跟实际打球时的需求根本对不上[1]。
(二)体能训练强度与技术训练节奏脱节
很多教练在安排训练时,会先让运动员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比如连续半小时的折返跑,待运动员体力大量消耗后才开始技术训练,此时运动员已难以保持技术动作的标准性;或是体能训练强度过低,跟技术训练时快速移动、频繁击球的高强度节奏不匹配,无法模拟真实比赛中的体能消耗状态。
二、羽毛球训练中体能与技术的结合措施
(一)依据技术动作特性设计专项体能训练
教练员可借助动作捕捉技术拆解羽毛球核心技术的细节特征,比如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运动员杀球时肩、肘、腕关节的运动轨迹,再结合生物力学分析软件生成动作发力时序图,明确该技术对三角肌、肱三头肌的爆发力需求及对腕屈肌的控制力要求。基于这些数据,教练员利用智能阻力训练设备为运动员定制专项训练方案,例如在模拟杀球挥拍的动作路径中,设置不同阶段的阻力参数,让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的同时精准强化目标肌群,还能通过设备实时反馈的发力曲线,调整动作力度与节奏,确保体能训练与技术动作的发力逻辑高度契合,避免练错方向,毕竟要是体能训练跟技术动作的发力点对不上,练再多也很难帮上打球的忙。
(二)构建体能与技术同步训练时序方案
利用智能训练管理系统搭建同步训练时序框架的训练管理者,可借助能结合运动员实时生理数据(像心率、血氧饱和度)与技术训练进度自动调整训练节奏的该系统。此系统先经可穿戴设备采集运动员基础体能数据,并设定合理心率区间。在训练开始后,针对运动员进行网前搓球技术训练时,系统实时监测其心率变化。当心率低于目标区间,系统便自动推送短时高强度的敏捷梯训练任务以提升体能消耗;若心率超出阈值,系统则切换为低强度的技术巩固练习,例如慢速多球颠球,促使体能逐步恢复。同时,系统会记录每个训练环节的时长、强度以及运动员的技术完成度,生成用于帮助教练员后续调整训练安排的个性化时序优化报告,使得体能与技术训练的衔接更顺畅,避免出现前面体能练太猛后面技术练不动的状况。
(三)借助技术训练场景强化功能性体能
工作人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技术训练场景,在 VR 设备中模拟不同比赛场景下的技术运用情境,如多拍攻防、关键分争夺等,运动员佩戴 VR 设备进入场景后,需根据虚拟对手的回球完成相应技术动作,如跨步救球、跃起杀球等 [2]。同时,VR 系统会结合智能传感器采集运动员的肢体运动数据及体能消耗数据,例如记录其完成 10 组连续救球动作后的步频变化、肌肉疲劳程度,当系统检测到运动员的功能性体能(如下肢爆发力、核心稳定性)下降导致技术动作变形时,会即时在虚拟场景中弹出提示,引导其调整动作姿势,还能生成体能短板分析报告,后续针对这些短板在 VR 场景中设计专项强化训练,让功能性体能在技术运用场景中得到精准提升,这样练出来的体能才能真正用在实际打球的技术动作里。
(四)建立体能支撑下的技术达标评价标准
依托整合运动员体能数据(像耐力测试成绩、爆发力指标)与技术数据(例如击球准确率、动作标准度)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评价者能够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先借助智能羽毛球拍,采集运动员于不同体能状态下的技术表现数据,比如记录其体能充沛(心率 120 - 140 次 / 分钟)及体能消耗后(心率160 - 180 次/ 分钟)的杀球速度、落点偏差值,接着结合历史训练数据,构建评价模型,设定体能支撑下的技术达标阈值,每次评价完成后,平台会生成可视化报告,清晰展示体能与技术达标情况的关联度,助力教练员准确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成效,也使运动员明晰究竟是体能拖累技术,还是技术自身存在需改进之处。
结束语
在羽毛球训练方面,体能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属于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环节。凭借对传统训练不足的优化以及科学结合措施的落实,能让训练从单一维度朝着协同维度转变,对运动员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方向的深化,会为羽毛球训练体系的完善给予有力支撑,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在竞技层面达成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莉智 , 邹师思 . 信息技术助力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06):88-90.
[2] 方双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羽毛球运动员体能与技能综合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J]. 运动与健康 ,2025,4(01):1-4.
作者简介:李冉(1991.05-),男,汉,四川成都,本科,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羽毛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