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研究

作者

贾晓晨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联合学校 061300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基础、最关键的学科之一,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乎学生未来多门学科学习情况。作为现代化语文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并借助精湛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顺利掌握普通话、规范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应用的作用

一方面,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可以采取恰当丰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理念下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进行语文学习,从而顺理成章掌握语文知识,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良好的语言艺术可彰显语文学科的艺术性、文化性与功能性,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求知欲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有效助力,达成语文教学目标[1]。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语言功底。小学阶段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长期受到教师良好语言的熏陶,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语言技巧语言与语文词汇,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应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其语言功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策略

(一)与趣相融,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参与度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若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则会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可通过创设个性化、趣味化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灵感,并通过相契合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语文课堂与“趣”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以《牛郎织女》一课为例,这一民间故事充满浓郁的神话色彩与极强的感染力,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会对故事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产生无限好奇与向往。为保证教学质量,调动学生探索欲,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牛郎与织女的图片或相关影视作品进行背景介绍,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趣味性、幽默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内容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相关动画视频,并通过鼓励性、引导性语言,创设针对性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分享自身感受,包括了解的故事背景、故事内容与内心感受、美好想象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享活动中。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时可能会出现卡壳、紧张、语句不通等情况,教师要利用幽默风趣语言帮助学生进行表述,并做到针对性鼓励,依次提升其表达自信心,更为愿意分享自身见解。通过这种教学语言,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内心想法,达成教学目标。

(二)启迪智慧,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启迪智慧、强化学生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潜在思维活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情设计启发性、点拨性问题,让语言艺术成为问题设计的“点睛之笔”,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教师语言引导下挖掘文章内涵,体验文章情感。

以《落花生》为例,本篇文章用清新简朴的语言描述了充满乐趣的童年回忆,并向读者展现了家乡摇桂花的独特情境。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纯真童趣,教师可创设真实性的阅读情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摇桂花这一故事情节中,并通过合理恰当的语言点拨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情感。例如,教师课通过教学语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深刻记得摇桂花这一情景?母亲为何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喜欢桂花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语言背后对家乡的怀念,体验作者思乡之情及其对童年的留恋,强化学生阅读体验。

(三)艺术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语言艺术不仅要应用于教学之中,还需要体现在学生评价方面,合理恰当、积极幽默的评价语言可给予学生极大的精神安慰,使其感受到被认可与关注,进而更加积极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中语言艺术的应用,使用固定化、单一化、质疑性语言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果,要结合具体情况与语言艺术要求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多鼓励,给予学生语言上的赞美和精神上的肯定以此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展现自身优势[2]。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在学生了解圆明园建设背景、辉光过去及其被毁灭过程后,教师可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遗憾与可惜,并以此引导学生分享自身阅读感悟,当学生与全班同学讲述内心想法与阅读体验后,教师可通过恰当评价语言认可学生并进行跟进点拨,如“我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对圆明园的可惜,那你能在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会觉得圆明园被毁灭非常气愤呢?”。通过这一评价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若学生分享过程中出现卡壳情况,教师评价时不应直接回避,要采取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其他优点并分析学生卡壳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改进,维护学生自尊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艺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语言艺术的应用,在课堂中采取合理恰当、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构建个性趣味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并巧妙应用评价语言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自社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 [J].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4(3):59- 61.

[2] 尹晶娣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 [J]. 陕西教育(教学),2022(4):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