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作者

杨继禹

吉林省扶余市实验小学 131200

引言

“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监控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的“评”常常脱节,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在此背景下,探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 课程设计目标导向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从明确的学习目标出发,既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学习需求相贴近,并且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在学习什么、学习的价值是什么。这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形成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能够保证“教—学—评”更合理、有效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

1.2 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评价融入整体的教学过程,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而且,评价不再是以传统单一的书面测试为主要方式,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例如口头问答、观察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作业反馈等,这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而且通过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能够以更多样、持续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指导和帮助,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进步。

2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2.1 设定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时教学目标

在设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确保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评价,以有效支撑教学过程。在设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习任务内容与学生行为表现相结合,通过精确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同时也方便使用各种评价工具来测评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具体的评价方法来监测学生是否达成了这些目标,实施形成性评价;如何通过口头测验、课堂观察、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获得学生学习状态的即时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2 优化数学教学流程

优化数学教学流程,需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师需精准地了解学情,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确保课堂教学始终与学情相契合,促使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教学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针对 a0.1 和十分之一在不同情境中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小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商品价格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助力下可以联想到各种现象,诸如“身高”“体重”等。教师可在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长度为 1 分米的线段,在线段中找出 1 厘米、3 厘米,并描述自己寻找1厘米和3厘米的方法。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将1分米平均分为10份,从中选取 1 份和 3 份来分别表示 1 厘米和 3 厘米。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绘制成果,引导其建立 1 厘米、1/10 分米、0.1 分米之间的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形成性评价(如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操作)推动学生深入探究,促使其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强化数感,提升形象思维发展水平,实现既定学习目标。

2.3 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

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助力核心素养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学习与启发,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是解决问题,也是开展“教—学—评一致性”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更好地提升自己数学学习水平与综合素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将学生依据他们在数学学习基础、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分成多个数学小组,鼓励他们通过剪一剪、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再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保温箱,或是给铅笔盒做外包装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笔计算、探讨的方式,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交流能力、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的过程。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及时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泡沫板,或是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就是在求什么?以此方式,促使学生加入学习实践环节,为后续的评价环节做好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时,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确保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并与评价标准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要点,强调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支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牢固掌握数学概念,还能通过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德辉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2(31):61-63.

[2] 张金丽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探索 :以“四边形的分类”教学为例 [J]. 小学数学教育 ,2022(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