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彭辉

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1311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向。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的学习任务,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思维塑造的责任。在新的教育语境下,语文课堂需要突破单一的知识讲解模式,走向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双重目标。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使阅读与写作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生长与人格完善的途径,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探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可以为课堂注入活力,进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更深远的滋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在核心素养理念逐步成为教育改革核心话语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虽然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长期以来,语文课堂过于依赖知识点传授和课文细节解析,过度追求应试目标,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主思考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依旧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习过程缺乏探究性与创造性。这种模式下,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削弱,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难以真正契合核心素养强调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培养目标。

在教学评价体系上,高中语文依旧受到高考导向的强烈影响。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更倾向于围绕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这种功利化倾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文化认同的形成,还使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上趋于保守。尽管核心素养理念倡导多元化评价和过程性考察,但在现实环境中往往难以落地,课堂氛围依旧被片面化的训练所主导。教材内容虽强调人文性与实践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缺乏跨学科视角和项目化实践经验,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文本表层,无法在广阔的语境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转化。

在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制约。部分教师在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时缺乏深入的专业认知,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导致课堂形式与内容难以真正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课堂边界,但其应用多流于表面,未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机结合。学生在新技术辅助下,虽然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在分析、整合与批判的层面仍显薄弱。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既有来自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问题,也有来自评价机制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实挑战,亟需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与系统改革加以破解。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跳出单一知识传授的局限,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场域。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应用,更关乎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文化视野的拓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阅读,能够帮助他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整合与意义建构。通过设计真实语境下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讨论与表达中不断提升理解与阐释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思维与批判意识。语文教学的价值并非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解析,而在于通过深度阅读与交流,促使学生将语言学习与人文关怀、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为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式上,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融合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语文知识与历史、哲学、美术等学科内容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使语文学习超越单一文本的狭窄视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究和成果展示,不仅掌握了语言运用的技巧,也在信息整合、逻辑推理与创造表达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情境化探究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实现语言迁移与实践,避免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脱节。例如,在教学古典诗文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文化语境进行阐释,不仅能增强审美体验,还能培养跨越时空的文化理解力。这种教学策略强调过程性学习与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好地呼应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全面育人目标。

在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有效策略的实施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文化体验的组织者。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样化的表达渠道,使课堂由单向讲授转向互动交流。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生之间能够在合作与对话中相互启发,共同推动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评价环节,引入形成性评价与多元化标准,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指标,而是关注学生在阅读、写作、交流中的成长过程,从而实现对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全面考察。通过这种系统化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课堂能够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理性思维与创造精神的新时代学习者。

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也为课堂改革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当前教学仍存在应试导向过重、课堂活力不足、教师专业认知有限等问题,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针对这些挑战,教学策略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主题式阅读、情境化探究、跨学科融合以及项目化学习,语文课堂能够更好地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文化价值的传递。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型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保障。高中语文教学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转型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36(4): 45-49

[2] 刘海燕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索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20, 29(12): 102-104

[3] 李晓明 .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改革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 41(8):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