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作者

张银全

营山县东升完全小学校 四川 营山 637700

摘要:新课改推动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对教师构成新挑战,同时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探寻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标准的革新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学习任务群作为新教学手段,让教师将单元内容转化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了知识实践性,确保学习任务群效果。教学中,教师需全面规划任务群,精准串联单元相似知识点,以贴合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学习任务群应用价值

(一)契合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课程综合且实践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兼具工具与人文双重特性。其内容丰富,涵盖中华优秀传统、社会主义先进、革命传统、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教育,及外国文学经典。实践性教学强调在做中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人编教材遵循“双线组元”,按单元组织内容,倡导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模式贴合初中生身心发展及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性强,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切感受语文课程的工具与人文魅力,与语文课程核心特征高度契合。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四大维度,旨在助力学生塑造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及正确价值观,并强调应用、感悟与体验的重要性。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主题为导向,以任务为核心,通过构建情境、整合内容、拓展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其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依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是驱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工具,它紧密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组织起一系列内在逻辑清晰的语文实践活动。一个优质的学习任务需兼具目的性、真实性、过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时,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清晰界定学习任务。同时,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初中阶段学生的特性,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整合任务群学习素材,精心设计学习项目,并基于学生实际构建适宜的学习支架,以充分准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以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教学为例,教师可融合单元人文主题“古人志趣”,并关联课外古诗诵读《式微》与《子衿》,整合教学内容形成“《诗经》学习任务群”,策划“古诗苑漫步”活动。活动包含三大核心任务:“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及“诵读体悟荐古诗”。在“声情并茂诵古诗”中,教师遵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原则,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初识汉字文化魅力;在“别出心裁品古诗”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经》的表达艺术;而在“诵读体悟荐古诗”中,则要求学生全面感知并评价四首诗,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二)创建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集情境化、实践性、实用性与综合性于一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建议,实施该模式应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联结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探究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此举旨在推动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实践,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实现高效学习。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这些课文,教师可以设定“英雄”为主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情境。例如,播放《黄河颂》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让学生体会黄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华儿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气概。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抗美援朝战争等历史事件,为学生深入理解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和分析课文内容,领悟单元主题。当学生完成基础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奏响爱国主义旋律”为主题的朗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三)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在实施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需全面梳理并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确保各项知识点得到有效串联。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了《孙权劝学》《回忆鲁迅先生》及《邓稼先》等经典篇章。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内容,精准提炼各篇主旨,并将这些主旨转化为具体教学任务。例如,这些文章分别展现了孙权、鲁迅与邓稼先的崇高精神风貌,学生在阅读时需紧扣文章主旨,将人物的精神特质融入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从而把握文章精髓,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整合教学主题内容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环节,教师需将主题精髓融入学习型任务群中,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基础知识,助力其达成学习任务。在执行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单元内的所有文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中逐步拆解出各篇文章的主题内容,明确各自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他们充分体验“整体把握—部分深入—整体回归”的思维方式,增添学习型任务群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注重教学过程设计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详细说明《木兰诗》《土地的誓言》及《黄河颂》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流程。教师首先根据单元核心主题,设定了清晰的学习型任务群目标,并鼓励全班同学共同致力于这些任务的完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升任务的挑战性,旨在深化学生对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的初步探讨阶段,任务聚焦于辨识各篇文章的体裁、句式特点等基础要素。随着教学的深入,任务转变为深入挖掘文章内涵,结合创作背景进行综合分析,这一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理解,使学习型任务群的推进更加顺畅。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在课程收尾阶段引导学生探寻三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如《木兰诗》中体现的孝顺与勇敢、《土地的誓言》中深沉的土地情感,以及《黄河颂》中质朴的爱国情怀等隐藏含义。通过层层递进的解读,学生得以全面把握该单元“家国情怀”的主题精髓。最终,在学习型基础任务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文章的主旨,加深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和成果,确保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三、结语

“学习任务群”作为新兴教学模式,紧贴语文教学规律,展现语文魅力。它以任务为导向,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深入探索能力,通过连贯且具挑战性的语文实践,点燃学习热情,激发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玲玲“.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文渊(中学版),2024(3).

[2]曹蕾蕾“.学习任务群”模式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9).

[3]陈红芳.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