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技术赋能小学古诗文深度教学实践

作者

李燕

宝应县桃园小学北校区 225800

引言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易陷入“解词—释句—翻译—背诵”的固定流程,学生难以跨越千年时空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学习过程常显得枯燥而肤浅。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AI 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作为强大的赋能者,通过其特有的感知、分析、生成和交互能力,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身的体验,将统一的课堂转变为个性化的旅程,将被动的接受升华为主动的创造,从而实现古诗文教学的深化与升华。

一、 AI 赋能古诗文深度教学的核心价值

AI 技术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绝非仅是教学手段的炫技式更新,其核心在于对教学本质的回归与深化。它有效弥合了历史与现实、抽象与具象、集体授课与个体差异之间的鸿沟。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文化情境,AI 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身临其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古诗文因年代久远而带来的疏离感。同时,AI 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使得教师能够精准把脉每个学生的学情,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的转变,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进程与情感体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深度学习和素养的内化生成。

二、 AI 赋能古诗文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沉浸式情境,化解时空隔阂

AI 技术能够打破时空壁垒,通过整合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模态信息,为学生精准还原或创意构建诗歌的意境与历史背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的具身体验,使学生得以“穿越”时空,与诗人对话。教师可利用 AI 生成内(AIGC)工具,如 AI 绘画、AI 视频生成等,依据诗句内容一键生成高度贴合诗意的动态画面或短视频。例如,在教授高年级《山居秋暝》时,教师可提前输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AI 便能快速生成一段短视频:雨后的远山云雾缭绕,皎洁的月光穿过松枝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耳边同时萦绕着潺潺水声、悠悠鸟鸣和空灵的古典乐。在课堂上,学生置身于这般动态的、立体的“秋暝山居图”中,无需教师过多言语解释,“空山”的静谧、“新雨”的清新、“清泉”的灵动便已直抵心灵。这种全身心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使他们不再是诗句的旁观者,而是意境的参与者,对诗歌“诗中有画”特色的理解也自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二)数据驱动研判,关照个体差异

AI 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构建一个“数字画像”,为每个学生规划专属的学习路径,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 AI 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分析学生在数字平台上的学习行为数据,如朗读的语音语调、对诗意理解的选择题正误、在虚拟情境中的停留时长等,从而精准诊断出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如对“寒山”、“石径”等意象理解不清)、情感共鸣难点(无法体会“生处”的生机感)和能力差异(诵读缺乏节奏感)。随后,AI 会智能推送差异化的学习资源与任务。例如,对于意境想象困难的学生,系统会推送更多基于该诗的 VR 全景视频;对于典故理解有障碍的学生,系统会生成一个生动的动画微课讲解“白云生处”的深意;对于诵读能力弱的学生,AI 语音助手则会进行一对一的分句带读与智能评分反馈。这个过程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挑战,将学习过程从一个被动跟随的“齐步走”转变为主动探索的“个性化旅程”,实现了深度教学所强调的面向全体的个体关怀。

(三)智能生成与辅助,促成文化传承

AI 作为强大的创作辅助工具,能够降低创作门槛,激发学生灵感,鼓励他们运用古诗文元素进行个性化表达,将古老的经典转化为鲜活的生命体验,完成从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的完整深度学习闭环。在学习完《咏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是小诗人”的创作活动。学生只需向 AI 创作平台输入自己的灵感关键词,如“春天、柳树、微风、绿色”,AI 便能模仿《咏柳》的格律和比喻手法,生成若干首风格相近的原创小诗供学生参考和启发。更有深度的应用是,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场景,让 AI 将其“翻译”成一首七言绝句。例如,学生输入“我家阳台上的盆栽,春天长出了新叶子,看上去充满希望”,AI 便能生成诸如“盆中新绿晓春晖,稚叶怯怯沐风微。不羡园中百花艳,自有一方生机围”这样的诗句。学生再在此基础上修改、润色,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通过 AI 的桥梁作用,古诗文的学习成果得以用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和固化,传统文化的精神也真正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结语

人工智能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度学习的大门。它通过情境化、个性化、创意化的方式,让沉淀千年的文字重新焕发生机,让学习过程充满情感的温度和思维的深度。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永远是服务者而非主宰者。在 AI 赋能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愈发重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情境的引导者、情感的激发者和智慧的启迪者。

参考文献

[1] 杨诗雨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J]. 留学 ,2025(01)

[2] 汪树连 . 数字化赋能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