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周娟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浦东幼儿园 223800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节日食品,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符号。将这些传统节日食品及其背后的文化融入幼儿食育,既能丰富幼儿的饮食体验,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中食育的内涵

1. 天人合一的饮食哲学

传统节日饮食蕴含“顺时而食”的生态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黄帝内经》中“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理念,贯穿于传统节日饮食之中。例如,清明节的青团选用艾草嫩芽,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有助于幼儿在春季提升身体免疫力。这种“食药同源”的配伍理念,将饮食与养生、文化相结合,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食物特点和营养价值,明白饮食应顺应自然规律,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2. 文化符号的传递功能

节日食品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腊八粥的八宝配伍,包含了多种谷物和豆类,如大米、小米、红豆、绿豆、莲子、桂圆等,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各种食材在锅中相互交融,煮出的腊八粥香甜可口,寓意着生活的和谐美好。幼儿在品尝腊八粥时,能够体会到不同食材的独特味道,理解包容和团结的重要性。

3. 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

传统节日的食物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完整的生活教育链,涵盖了科学认知、美育培养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教育维度。春节期间制作饺子,幼儿可以参与和面、擀皮、包饺子等环节,学习到面粉的特性、面团的制作技巧以及饺子的包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园食育中的应用策略

1. 营造节日文化氛围助推食育活动

(1) 环境创设的多感官渗透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富有节日特色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多感官的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视觉方面,幼儿园可以悬挂二十四节气食俗图谱,如立春咬春卷场景、立夏称人场景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不同节气的饮食习俗。在教室、走廊等区域展示传统节日食品的图片和制作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味觉方面,设立“节气小厨房”体验区,配备石磨、锅碗等传统厨具,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

(2) 游戏化课程设计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将传统节日食育融入游戏化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角色扮演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元旦庙会“年货大街”情景游戏,幼儿扮演掌柜、顾客等角色,模拟过新年期间的生活场景。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元旦的由来和习俗,学习传统食品的制作和销售,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加强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

(1) 构建园本研修体系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加强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是提高幼儿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构建园本研修体系,建立“节日食育资源库”,收集整理与传统节日食育相关的资料,如《齐民要术》儿童版解读视频、传统节日食品制作教程、节日文化故事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节气厨房”教师工作坊,邀请专业厨师或民俗专家为教师培训传统节日食品的制作技巧和文化内涵。

(2) 跨学科课程整合

传统节日食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跨学科课程整合,可以让幼儿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全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在数学领域,通过称量粽子,让幼儿了解不同食材的重量并进行比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语言领域,创编《小粽子历险记》绘本故事,以粽子为主角,讲述它在不同节日中的经历和故事,让幼儿在阅读和讲述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跨学科课程整合,打破学科界限,让幼儿在综合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3. 家园共育拓宽食育活动渠道(1) 家庭食育指导手册开发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园共育是幼儿食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家庭食育指导手册,为家长提供科学的食育指导。手册内容包含“节日餐桌礼仪规范”,如年夜饭长幼座次、用餐礼仪等,让幼儿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设计“亲子厨房”活动模板,鼓励家长或祖辈一起带领幼儿参与传统节日食品的制作,记录父母或祖辈口述的食俗故事,传承家族文化。通过家庭食育指导手册,引导家长重视幼儿食育,营造良好的家庭食育氛围。

(2) 数字化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平台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创建 “云端美食节”,家长上传家宴视频,开展线上品鉴会,分享家庭美食制作经验和节日文化氛围。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家长和幼儿随时随地参与食育活动,增强家园互动和交流。

(3) 社区资源联动

社区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资源联动可以为幼儿食育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幼儿园邀请非遗传承人入园示范,如邀请糖画艺人教授简单的制作方法,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组织“菜市场研学”活动,带领幼儿辨识节令食材,了解不同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学习食材的挑选和烹饪方法。通过社区资源联动,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食育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食育体系,对于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通过营造节日文化氛围、加强教师培训和家园共育等多种策略,将传统节日食育落实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传统节日食育的创新模式和实践路径,不断丰富食育内容和形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需要加强对幼儿食育效果的评估和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食育体系,确保食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贾思勰 . 齐民要术 [M]. 北魏末年(公元 533 - 544 年).

[2] 黄帝内经 [M]. 其成书历经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多个世纪演变.​

[3] 教育部 . 关于 3- 6 岁儿童对传统节日食品象征意义认知的数据报告 [R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