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溪山行旅图》为例浅谈中国山水画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疗愈作用

作者

李桂芹 冯建盛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71100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 山东济南 271100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职业院校学生面临多方面压力,学业上需掌握专业技能以适应职业需求,课程难度与实践要求带来挑战,就业方面竞争激烈且前景不确定引发焦虑,人际关系中与同学、老师相处及未来职场人际处理也产生困扰,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缓解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而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借笔墨、营造法式等手法表达画家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思考,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溪山行旅图》作为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中国山水画经典之作,有极高艺术与审美价值,研究其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疗愈作用具重要现实意义。

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

(一)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然山水的形态、神韵转化为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超越画面本身的情感和意境。在笔墨技法上,中国山水画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勾、皴、擦、染、点等,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山水的不同质感和形态。同时,中国山水画还强调谋篇布局的重要性,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安排,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达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道家思想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道家认为,自然是最美的,画家应该顺应自然,以自然为师,“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在山水画中追求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此外,中国山水画还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一些画家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对佛教禅意的追求,使画面具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三)《溪山行旅图》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这幅画以雄浑壮阔的北方山水为题材,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潺潺的溪流,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在笔墨技法上,范宽运用了独特的“雨点皴”和“豆瓣皴”,使山石的质感得到了生动表现。画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景、中景和远景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整幅画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北宋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学业压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课程难度较大,实践要求较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实践操作不熟练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职业院校的学业评价方式也比较严格,学生需要面对各种考试和考核,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就业焦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就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临近毕业时,这种焦虑情绪会更加严重,他们会为求职而奔波,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但往往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长期的就业焦虑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抑郁等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三)人际关系困扰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性格、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如言语不合、利益纠纷等。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孤独、寂寞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此外,职业院校的学生还需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与老师沟通不畅,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溪山行旅图》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疗愈机制

(一)审美体验带来的心理舒缓

欣赏《溪山行旅图》能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画中雄浑壮阔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清澈见底的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学生在欣赏这幅画时,会被画面中的美景所吸引,从而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这种审美体验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愉悦中枢,释放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缓解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

(二)情感共鸣引发的心理慰藉

《溪山行旅图》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可能会产生共鸣。画中描绘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安抚他们浮躁的心灵。同时,画中行旅者的形象也可能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奔波和追求,从而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在和自己一样经历着生活的挑战,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支持。

(三)哲学启迪促进的心理成长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溪山行旅图》也不例外。画中展现的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从而引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执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哲学思想的启迪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意境营造的心理放松

《溪山行旅图》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在这种意境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忘却一切烦恼和压力。画中的山水、树木、云雾等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种意境营造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疲劳,恢复精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溪山行旅图》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疗愈作用。通过审美体验、情感共鸣、哲学启迪、意境营造和创作表达等多种机制,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就业焦虑和人际关系困扰等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应重视中国山水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将山水画欣赏和创作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邀请专业的艺术教师进行授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掌握欣赏和创作山水画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陆耸 . 从审美寄托到情感矫正 [D]. 西南大学 , 2024.

[2] 周朝梅 .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感悟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 [J].高考 , 2022, (10): 174-176.

作者简介:李桂芹(1972 年9 月),女,汉族,山东济宁,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基础教育。

作者简介:冯建盛(1970 年7 月),男,汉族,山东济南,本科,副高级,主要从事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