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多感官体验” 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探索

作者

陈红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410000

前言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22 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人”身上,以学生为本,推进音乐课程规范化发展和创新型改革。崔学荣教授在 2018 年 7 月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多觉联动教学法”,强调“多感官体验”和“多感官联动”,认为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发挥听、唱、视、动等的联动效应,使学生真正达到身心融合,进入音乐的世界,接受音乐美感的熏陶,涵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态度,并且达到“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大多都以聆听居多,常常采用欣赏法、讲解法和谈话法等,方法单一,形式单调,多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7~12 岁为小学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还很稚嫩,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尤其是一到二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的,对于他们的音乐课堂来说要以生活化、情境化的为主。由于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具有爱玩的天性,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很短,基于此,音乐欣赏课更加要采用多维度多重感官的教学方法,比起单一枯燥的只调动听觉,会使学生更加感兴趣,注意力也能在课堂本身,专注于音乐的世界。获得人格的成长。

二、“多感官体验”教学在小学欣赏课中应用分析

“多感官体验”教学符合课程标准中“趣味唱游”学习任务的要求,以趣味化的游戏方式来开展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积累音乐基础知识。

1. 巧妙设计情境,激趣又促学

2022 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到“应创设与音乐情绪相适应、与生活相联系的环境和氛围”[1],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是最宜采用情境教学的。威尔逊(M.Wilson)在其著作《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中则认为“认知是情境的”,认知活动是发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需要巧妙的设计相关情景和所需要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注意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深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的感官体验实现了认知与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建立起学生与音乐元素之间的交互活动。

2. 融合其他艺术,丰富课堂体验

在课堂环节设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欣赏到的音乐来创作画作,在音乐课中融入美术的元素,将各艺术门类联动起来,学生获得多元的美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绘于纸上,将对音乐的感知变成一种“可视化”的作品,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同时学生的创作思维也能得到提高。

3. 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绘画、肢体律动和奥尔夫乐器来调动学生的头脑、眼睛、手指、肢体等多重感官,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进行大胆想象和发挥,通过肢体动作,绘画来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通过视听结合、动听结合、奥尔夫乐器、自由编创等策略,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重感官都受到音乐的熏陶,这种多维度的感受会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层级和丰富的体验。多感官联动使学生可以立体化的去感受所提供的审美对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感知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三、“多感官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现路径及价值

多感觉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感知通道,让各种感知通道相互影响,共同协作,提高学生音乐课堂的专注度并且更为课堂提质增效做出努力。

(一)运用柯尔文手势

英国的音乐教育家柯尔文首创“柯尔文手势”,从“Do”至“Ti”,将音高与调性的关系以一种更为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音高关系形象化,通过改变姿势的姿势,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音调。学生在调动自己肢体动作的同时,眼睛,手,大脑等都一同协作起来,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利于学生对音高能有一定形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基础音乐素养。

(二)融入音乐律动游戏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以互动性、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营造一种放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有助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在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合作,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积极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是一种综合性较高的实践,对于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降低难度来进行,既能激发学生表演欲望,也能让课堂面对每一位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透过趣味十足的游戏,可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的识别技巧,加深他们对歌曲的内容的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多感官教学策略是一种以“育人”为中心的核心素养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运用的过程中 , 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 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与此同时 , 不同感觉通道彼此贯通和联动,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得到进一步深化,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涵养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使得人格健全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语

本文从多感官学习的观点,讨论了将多感官学习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途径。在课堂中应用多感觉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感知通道,让各种感知通道相互影响,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更为完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并且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学荣 . 多觉联动音乐教学法——一场音乐课堂教学的革命[J]. 音乐生活 , 2021, (02): 15-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陈平 .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与行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实施建议 [J]. 人民教育 , 2022, (Z2): 57-59.

[4] 帅倩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J]. 中小学音乐教育 , 2022,(01): 43-44.

作者简介

陈红,女,2004 年6 月28 日,重庆,研究生在读,学科音乐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