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航天任务VR 调度系统

作者

杜欣睿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单位) 国际工程师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引言 : 随着航天事业发展,任务调度的复杂性和精准性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调度方式存在效率低、交互性差等问题。改进遗传算法和VR 技术的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思路。研究改进遗传算法的航天任务VR 调度系统,对提升航天任务执行效能意义重大。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架构规划

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的系统架构规划是整个系统的基石。它需要综合考虑航天任务的复杂性、VR 技术的特性以及改进遗传算法的应用需求。首先,要确定系统的分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等。表现层负责与用户的交互,通过 VR 技术展示航天任务的各种场景。业务逻辑层则是核心,它包含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调度逻辑。数据层用于存储航天任务相关的数据,如任务参数、资源信息等。在架构规划中,还要考虑各层之间的通信机制,确保数据的高效传递。例如,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可能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之间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1.2 功能模块划分

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是为了将复杂的系统功能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便于开发、维护和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是任务管理模块,它负责航天任务的创建、编辑和删除等操作。任务管理模块要与改进遗传算法紧密结合,根据算法的结果对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资源管理模块也是不可或缺的,它管理航天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如航天器、燃料、人力等。该模块要能够实时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调度结果进行资源调配。VR 展示模块是系统的特色部分,它利用 VR 技术构建航天任务的虚拟场景,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任务的执行过程。

2. 改进遗传算法应用

2.1 算法原理改进

改进遗传算法在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中的算法原理改进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航天任务调度的特殊需求。传统的遗传算法在处理航天任务调度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处理复杂约束条件和多目标优化方面。改进后的算法原理首先在编码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更适合航天任务表示的编码方式,能够准确地描述航天任务中的各种参数和关系。在选择操作上,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适应度函数,而是结合航天任务的优先级、资源可用性等多方面因素构建新的选择策略。

2.2 调度模型构建

构建航天任务的调度模型是改进遗传算法应用的关键环节。在构建调度模型时,需要考虑航天任务的多个要素。首先是任务的时间要素,包括任务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任务之间的先后顺序等。这些时间因素直接影响着调度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率。其次是资源要素,航天任务需要消耗各种资源,如航天器的燃料、设备的使用寿命等。调度模型要能够准确地反映资源的消耗和补充情况。再者是任务的目标要素,航天任务可能有多个目标,如最小化任务完成时间、最大化资源利用率等。调度模型要将这些目标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以便通过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

2.3 算法优化策略

在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中,改进遗传算法的算法优化策略是提高算法性能的重要手段。一种优化策略是种群初始化优化,通过合理选择初始种群,使得种群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例如,可以根据航天任务的历史数据和经验知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任务调度方案作为初始种群的一部分。另一种优化策略是自适应调整算法参数,根据算法的迭代过程和搜索结果,动态地调整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参数。这样可以避免算法过早收敛或者陷入局部最优解。此外,还可以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将每一代中的最优个体直接保留到下一代,保证种群的优良基因不被丢失。

3. VR 技术实现

3.1 VR 场景搭建

在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中,VR 场景搭建是创建沉浸式航天任务体验的基础。首先,需要对航天任务的环境进行精确建模,包括宇宙空间、航天器、空间站等。宇宙空间的建模要考虑到恒星、行星等天体的位置、大小和外观,营造出逼真的宇宙环境。航天器的建模则要详细到各个部件的形状、颜色和功能,使用户能够在 VR 场景中近距离观察航天器的结构。空间站的建模也不能马虎,要体现出其内部布局和各种设备的安装位置。除了环境建模,还要设置合理的光照效果,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以及航天器自身的照明情况。另外,为了增加场景的真实感,要添加各种特效,如火箭发射时的尾焰效果、航天器对接时的碰撞效果等。并且,要根据航天任务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VR场景,例如在任务准备阶段展示航天器的装配过程,在飞行阶段展示航天器的飞行轨迹等。

3.2 交互功能开发

VR 技术在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中的交互功能开发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用户在 VR 场景中应该能够进行多种交互操作。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柄或手势控制在 VR 场景中的视角移动,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航天任务的各个环节。用户还能够与场景中的物体进行交互,如打开航天器的舱门、操作航天器内部的设备等。为了实现这些交互功能,需要开发相应的交互逻辑。同时,要建立用户与调度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输入调度指令,查看调度结果在VR 场景中的呈现。此外,还可以开发多人交互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在 VR 场景中进行协作,共同完成航天任务的调度和操作。例如,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负责不同航天器的控制或者不同任务环节的操作,通过交互功能实现团队协作。

3.3 系统集成测试

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的系统集成测试是确保系统整体性能和功能的重要步骤。在集成测试阶段,首先要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包括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调度模块、VR 场景搭建模块和交互功能开发模块等。将这些模块集成在一起后,要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数据传递是否准确。例如,调度模块生成的调度方案能否正确地在 VR场景中展示出来,交互功能是否能够正确地影响调度结果。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在处理复杂航天任务时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占用情况。如果系统响应速度过慢或者资源占用过高,就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此外,还要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最后,要进行用户体验测试,邀请相关的航天专家和普通用户对系统进行试用,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结束语 : 改进遗传算法的航天任务 VR 调度系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效结合算法与技术优势。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算法和 VR 体验,拓展应用场景,为航天任务调度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推动航天事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麻震宇 , 张祎桀 , 张琪 , 等 . 尾座式电动飞机复合材料机翼结构优化设计 [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3,45(6):20-31.

[2] 齐朝辉 , 朱胜利 , 杨殿国 , 等 . 面向某太阳能无人机机翼的梁结构设计制造与验证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67(14):93-101,108.

[3] 王艳冰 , 项松 , 刘远强 , 等 . 某型通用飞机机翼 2.5D 重构优化设计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3(8):34-37.

杜欣睿,2005 年7 月,女,河南省洛阳市,本科,无职称,研究方向:动力工程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