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214200

摘要: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二者融合,既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成为一个拥有实用技能的劳动者。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采取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等在内的系列策略来保证德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体会到;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与劳动融合、综合素质提升

引 言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技术也在持续提升,对于专业技能更强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中职教育在以发展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所以,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必经之路,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加全面的技术人才。

1.中职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但劳动教育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既从理论上有所提高,又能从实践中巩固已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具体地说,在德育教育中,学生能领悟和内化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刻体验到劳动的不易和其所带来的价值,并培育他们的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性格。同时劳动教育也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个人发展以及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2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社会在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因此社会对于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将中职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整合在一起恰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不但要有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需要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形成诚实守信、敬业协作的职业素养;其次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让学生从职业道德到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比如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恪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并且劳动教育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适应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行业需求。所以,将中职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有其现实迫切性,而且有其长远发展意义,同时也是将教育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

2.促进中职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2.1 优化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设置应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把德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构成系统而完备的教育体系。从课程内容来看,它不仅应涉及德育基本理论与道德教育,还应将劳动技能与实践操作等课程纳入其中,让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都得到促进。具体而言,可将劳动教育内容引入德育课程,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了解道德理论。与此同时,劳动教育课程也增加了德育内容,如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参与探讨与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经常举办德育、劳动教育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请企业专家、劳动模范来校授课,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与职业道德的认知。

2.2 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关键环节,其形式多样,品类丰富,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锻炼技能、发展品德。为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内外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例如校园清洁、社区服务和实习实训等。同时学校还可与本地企业、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如开办校外实训基地等,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工作场景中动手操作,提高其职业技能及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可结合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德育、劳动教育等活动,比如在劳动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竞赛等等,这一切都让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道德的魅力、劳动的荣耀。

2.3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与行为,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措施有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活动组织以及校园舆论导向来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德育与劳动教育内涵。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可通过设置德育与劳动教育主题宣传栏,标语及文化墙,形成浓郁的教育氛围并随时提醒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就校园活动组织而言,可经常开展以德育与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比如道德讲堂、劳动模范报告会、校园劳动竞赛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校园舆论导向上来看,可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德育与劳动教育先进典型与感人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鼓励学生学习榜样。另外也可鼓励同学们独立举办德育与劳动教育社团,并透过社团活动提升同学们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在这种正能量满满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与劳动教育,并内化于自身思想外显在行为习惯之中,从而获得自我提升与全面发展。

2.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中职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整合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又涉及思想道德、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诸多方面。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掌握职业技能、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从知识、技能、品德以及身心发展上都有一个整体的提高。具体的措施包括德育教育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对实际情境的道德理论有所领悟并内化;在劳动教育上强调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以实训实习和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技能,强化职业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深度融入劳动教育,对于培养职业道德高、社会责任感强、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显著需求。学校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与职业技能双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在学习、工作中践行德育理念,并在德育理念的引导下加深劳动体验,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性格,从而为今后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伴随着中职与劳动教育整合战略的深入与优化,有理由认为中职学生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

课题基金:TYZX/2021/13

参考文献

[1]黄海鹏. 新时代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学校德育教育[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 23 (12): 13-17.

[2]冷珊珊.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联动耦合路径探析[J]. 中国培训, 2021, (04):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