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策略
徐刚
宁南茧丝绸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 6154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水平得到了更多关注,要整合管理内容和要求,搭建规范化管理平台,发挥精细化管理作业的优势,提高整体作业效能。
1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意义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提升管理的规范性。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控的深入落实应该建立在完善的方案上。基于运用精细化管控,其强调工作的细致化分工,尤其是对运作细节的深入把握。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应用该理念,可以清楚地划分工作任务和责任,让管理人员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规范地开展工作,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精准性。第二,有利于提升工程的整体品质。将精细化管理控制理念运用到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工程整体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为施工人员的操作提供依据,确保工程质量[2]。第三,可以优化工程资源。对于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损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产生浪费问题;另外,可以减少建材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策略
2.1 成本控制精细化
成本精准控制方法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技术路径,通过科学的成本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某项目城43#~49#楼项目中,成本控制采用了多维度、动态化的成本管理技术,建立包括材料、人工、机械等要素的全成本精准追踪模型。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了基于参数化成本分析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对关键工序进行深入成本解析。例如混凝土浇筑环节,通过建立详细的成本构成模型,精确核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成本(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控制误差在±3%以内,人工成本精确到工时单价,机械使用成本细化到设备使用频率和能耗,形成多维度、可追溯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精准控制方法的关键在于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平台。在给排水、电气安装等专业工程中,采用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精准控制技术。例如,给水系统成本管理通过建立管材选择、施工工艺、维护成本的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管材的全周期成本进行精确测算,如PPR 管、镀锌钢管、不锈钢管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维护成本和更换成本。电气系统成本控制采用了基于参数化的设备选型和能耗分析技术,对配电柜、线缆、开关等关键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精准测算,建立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维护、更新的全成本管理模型。
2.2 人员管理精细化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制定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培训体系,确保施工一线人员能明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重点,并能严格依照精细化管理标准的相关内容执行具体工作,对精细化施工过程控制点进行规范确认和实证,并及时汇总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要搭配岗位工作人员奖惩机制,将精细化管理工作结果和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细则的重视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作业环境,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在标准化和流程化共同监管下逐步落实,实现统一化管理的目标。另外,要实行岗位责任机制。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将岗位责任划分落实到位,确保相关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要点。并且,要及时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依照精细化管理验收标准完成验收评估。比如,建筑工程项目中框架结构施工缝处理,要匹配精细化施工质量检查控制量表,横向对班组内工作人员具体情况进行对比,纵向对施工流程中每个流程内工作人员的作业质量予以检查评估,保证每项结果都能满足标准,岗位工作人员能承担自身责任,提高整体施工作业安全水平。
2.3 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随着建筑市场质量标准持续提升,采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已成为行业共识,并且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展现出了其应用优势。该模式通过强化施工工艺管控,构建了从技术优化到过程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既重视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论证与优化,严格审核施工工艺方案的实施效能;又注重不同工序间的工艺衔接优化,强化工艺执行过程的标准化监督。作为质量监管人员,应依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与管控。一方面要系统收集工程质量相关数据,建立质量实况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预判质量隐患,精准定位质量问题根源,为处理施工质量问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质量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科学评估各类质量问题的潜在影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纠偏方案,提升质量问题防控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4 施工安全管理精细化
众所周知,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为此,施工单位必须有一套全面、精细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风险。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时,若想充分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真正价值,应进行实际场景分析,将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风险项逐一列出,针对每一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如图2 所示,以便于后续施工环节降低管控风险。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机构,要在项目设立安全部门,部门中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对现场监督、旁站等岗位进行明确,以便于全面控制现场施工风险。并且,如果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频繁发生违规现象,还要进行定期安全教育,以有效提高施工团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保障现场施工作业安全。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进行组织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安全周检、月检等,在具体检查环节应协同所有相关人员,所检查出的安全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落实,并要求其后续不再发生。而如果同一安全隐患反复发生,则可进行适当惩处以示警戒,以便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效果。
2.5 制度精细化管理
首先,应该依据项目管理需求,合理地分析标准施工流程,监督施工环节以及施工要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作用,规范施工行为,提升校验的效果。其次,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协助构建日常监督机制,落实全面的监管监督,确保可以巩固和加强精细化执行监管基础,让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地完成。对于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进而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最后,在制度构建中要落实奖惩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综合素质,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提升管理的效率。组织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依据流程以及规定规范工作行为,有关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组织部门的监管,保证有关工作的有效落实,整合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控制要求,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为了提升管理效果,需要在组织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还需要执行权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对项目管理实施集中约束以及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提升相关部门的专业性水平,共同努力实现管理目标,提升监管效果。
总之,对于当前建筑行业而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创新的管理工具,更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核心驱动力。参考文献
[1]李跃亮.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 的运用分析[J].居业,2024(4):214-216.
[2]娄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