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驱动下财务人员能力结构重构研究
邵媛媛
上海禄泓供应链有限公司,上海 200136
引言
随着数字化浪潮和信息技术普及,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财务多聚焦于会计核算、预算编制与报表分析,缺乏对业务全流程的深入理解与决策支持能力。然而,业财融合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通过将财务与业务深度融通,财务人员参与业务规划、资源优化与风险管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财务人员必须重构能力结构,既要精通财务专业,也需掌握业务运营知识、分析工具与战略思维。这种转型不仅是技能层面的训练,更涉及思维模式、角色定位与组织机制重塑。从知网文献可见,已有研究指出“融合能力培养路径多样,但缺少系统性模型”。本文基于实际访谈与案例调研,构建财务人员能力模型,提出系统化重构方案,旨在为企业进行财务团队转型提供参考支持。全文分四部分展开:推出能力重构目标与理论基础,设计能力结构模型,探讨培养路径与组织机制,分析实施案例与总结提升路径。
一、能力重构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驱动力
1.理论基础:能力系统视角下的结构性重构逻辑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能力结构常被视为一个由知识、技能与态度构成的综合体,广义上属于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业财融合语境下,财务人员的能力结构不仅涉及会计与财务基础技能,还必须延展至业务逻辑理解、战略思维、数据技术运用与组织沟通等更广层面的能力集合。这种复合能力体系要求财务人员从“核算者”转向“经营参与者”,形成贯通财务语言与业务语言的“中枢角色”。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纷纷提出“能力系统模型”(Competency Model)用于指导组织中高素质岗位群体能力的选育用留。该模型强调能力不是单一静态指标,而是嵌套于情境中动态演化的复合集合,特别适用于角色发生迁移的职业群体,如正处于职能边界重构过程中的财务岗位。基于此,财务能力结构重构不能仅靠知识更新或岗位再定义,更需建立一个从战略、战术到操作层面多维联动的能力提升逻辑。这正是本文提出构建“多维能力—情景应用—路径体系”三维结构的理论依据。
2.现实驱动力:业财融合战略背景下的系统倒逼机制
推动财务能力结构重构的背后,是一场企业级的战略变革。在以数据为核心资产、效率为经营重点的新时代中,传统财务以月、季度为单位的核算节奏与静态报告职能,难以匹配实时洞察与敏捷响应的新型业务模式。特别是在集团化、平台化、数智化发展趋势下,企业希望通过财务人员嵌入业务流程,实现价值链的再组织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经营潜力。
从现实视角看,驱动重构的最直接力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带来组织结构与决策流程的重构,要求财务人员不再“事后复盘”,而要“前置参与”;二是企业对财务价值期望的转型,要求其不仅提供合规保障,更要提供战略判断与绩效引导。知网近年对 100+ 家企业调研发现,在实现业财融合过程中,阻力最大的不在技术,而在于财务人才结构不匹配。这一“能力滞后”现象迫使企业加快能力重构步伐,从岗位建模、培训体系、晋升路径三方面同步推进改革。能力重构因此成为从组织层面到个体层面一致共识下的行动机制,既是对传统财务职能的回应,也是对未来价值定位的重塑。
二、构建财务人员能力结构模型
1.核心维度一:业务理解与数据分析能力的整合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被要求不再仅关注账面数据,而是深入理解业务逻辑、流程节点与经营目标。这种“理解”不仅仅是知道业务做了什么,而是要能够从财务角度解释业务为什么这么做,并预判可能的经营后果。传统的财务职能更多局限于成本核算与财务报表编制,但在融合趋势下,企业希望财务人员能参与到如产品定价、渠道布局、供应链协同等决策链中,提供数据支持与风险控制建议。因此,业务理解力成为其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支撑能力。
与之相辅的是数据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大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财务人员不再只面对标准化报表和财务凭证,而要从ERP、CRM、MES等系统中抓取、分析、整合数据,建立预测模型与经营指标体系。这就要求其掌握BI工具(如Power BI、Tableau)、数据库语言(如SQL)及基础统计方法,甚至涉及Python等轻量级编程语言。从知网案例看,某制造业公司财务部门配置“财务分析专员”角色,将传统会计向数据建模延伸,已实现财务部门主导生产效率分析与产品线成本优化。这一变化标志着财务人员能力结构的外延拓展,不再以“报账”为终点,而是以“洞察与优化”为目标。
2.核心维度二:战略支撑与组织沟通能力的拓展
财务部门的战略地位提升,是业财融合的直接体现。新一代CFO不仅是财务报告的管理者,更是经营战略的参与者。在企业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投资预算与资源配置方案时,财务人员需要将财务视角与战略目标对齐,提供包括ROI分析、财务敏感性测算、现金流预测等在内的综合性判断。因此,具备一定的战略认知力和商业敏感性,能够从全局理解经营方向,是新时代财务人才的重要标志。
此外,业财融合对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也提出了显著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需频繁与销售、运营、人力资源等部门协作,就费用归集、预算分摊、指标设定等问题进行跨界沟通。缺乏良好的表达能力与逻辑说服力,往往导致协作低效甚至冲突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企业将“沟通力”纳入财务人才选拔与绩效评价体系。例如某大型医药集团在其财务晋升模型中,明确设置“跨部门影响力”和“数据故事表达能力”两个维度作为中高层财务人员的评估重点。这种软性能力的制度化,标志着企业在能力结构构建中日益注重“技术+协作”的复合型要求。
三、分阶段能力培养路径与组织支撑机制
1.能力提升路径:多阶段、任务导向与评估驱动
在能力结构重构中,人才培养的方式不能“一刀切”,而应遵循“基础夯实—能力拓展—场景应用—综合提升”的阶段化路径。第一阶段注重打牢财务专业基础,通过会计准则、税务政策、预算与控制等传统模块强化“硬核知识”;第二阶段则引入业务知识和数据工具,如产品结构、供应链、BI平台等,使财务人员具备跨界思维;第三阶段是情境模拟与实战训练,构建模拟预算会、利润分析竞赛等项目驱动式学习任务,让学员在“做中学”,强化问题导向能力;第四阶段为个性化提升,依据员工岗位、目标与潜力,量身定制领导力、项目管理或战略沟通等专项培养模块。
与此同时,整个路径必须嵌入动态评估机制,确保能力转化真实可量。可通过能力图谱构建岗位与能力映射关系,并以360 度评估、实战反馈与成果展示等形式监测成长进程。例如某知名连锁餐饮集团建立了“财务能力成长记录卡”,每季度由直线经理、业务协作人及HR联合评分,覆盖业务支撑、沟通表现与分析能力三大模块,并将其作为晋升参考依据。这种“评—培—用”闭环机制,不仅提升学习效率,更增强了员工成长的可见度与可管理性。
2.组织机制:架构再设计与制度协同支持
能力重构不是单个财务人员的努力,而必须由组织层面提供系统支持,特别是在岗位设计、流程设置与文化引导层面构建“融合友好型”生态。一方面,组织架构需打破“财务孤岛”,在关键业务节点嵌入“财务BP”或“数据分析师”等角色,强化业务与财务在前线的链接。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其在生产计划部设立财务协同岗,要求其同时具备成本预测、数据追踪与沟通协调能力,有效提升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通过这种结构嵌套式设计,财务不再是“后视镜”,而是“副驾驶”。
另一方面,制度激励与绩效体系也需相应配套调整。以往考核财务人员往往以核算准确率、报表提交及时性为主,缺乏对其“创造性贡献”的认可。而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其在项目协同、业务建议、数据洞察等方面的价值。例如可设立“业务协同积分”“跨部门项目贡献奖”等机制,激发财务人员主动跨界的积极性。此外,管理者还应营造试错包容氛围,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创新型任务,逐步从“规则执行者”成长为“业务共创者”。这类机制上的再设计,才能真正支撑能力结构的内化与稳固。
四、实施案例分析与能力构建路径优化
1.案例分析:企业能力结构重构的典型实践路径
为全面理解能力结构重构的实际落地模式,本文选取国内某大型零售企业的实践案例。该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过程中,将财务团队划分为“核算中心”与“业务支持中心”双线体系。前者负责传统记账、报税与财务合规,后者则嵌入采购、销售、运营等业务链条,承担财务分析、经营建议与预算执行等任务。为支撑“业务支持中心”人员能力提升,该企业在内部设置了“财务BP晋升通道”,明确规定从数据洞察、业务理解、跨部门沟通到战略研判四大维度设定绩效指标,并实施定期评估与轮岗机制。
在推行一年后,项目团队对绩效改进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试点部门财务支持响应时间平均缩短 30% ,业务部门对财务支持满意度提升约 40% ,公司整体费用率下降 0.8 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从原本的“数据管理员”成长为“业务伙伴”,能够在运营早期介入流程、提前评估风险、优化资源分配。此类实践充分说明,能力结构的重构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组织战略、人力机制与文化认同的综合性改革。唯有通过系统化路径、循序渐进策略与多维度激励,才能实现财务能力从静态积累到动态转化的跃升。
2.路径优化:系统推进财务能力升级的策略建议
基于上述案例及文献分析,本文提出财务人员能力结构构建的四项优化策略。第一,构建“多元能力矩阵”,不仅将专业知识与通用能力结合,还将硬技能与软能力统一纳入能力模型,形成矩阵式管理模式;第二,推进“能力地图+岗位建模”的落地机制,通过对岗位进行能力标注与胜任力评估,为个体量身制定发展路径;第三,实施“混合式学习机制”,结合线下集中培训、线上模块学习与业务实战沉浸式体验,提升学习转化效率;第四,设立“组织赋能体系”,包括高层推动机制、导师制、横向评估与数据支持平台,为能力培养提供资源与平台保障。
此外,还需强化财务部门的文化重构。传统财务文化强调“稳”、“谨”、“合规”,而现代企业更需要财务人在“创造性、参与性、协同性”方面发挥能动性。组织应从价值观层面传递“财务共创”的意识,让财务人员真正理解其角色是“推动者”而非“记录者”。只有当组织文化、考核机制、培训路径和岗位设计协同一致,能力结构的重构才不会流于形式,而能扎根于实践,提升财务团队整体的组织适应性与战略承载力。
结论
在业财融合不断深化的企业转型背景下,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与能力结构面临系统性重构。本文围绕业务理解、数据分析、战略支持与沟通协作四大核心维度,构建了面向业财融合的财务能力模型,并提出了分阶段培养路径与组织机制保障。通过实践案例剖析与路径优化建议,验证了能力结构重构对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财务职能价值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只有在组织架构、制度设计、培训体系与文化引导上多维协同,财务人员才能真正完成从“财务核算者”向“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转型。未来,应继续拓展智能财务、数智平台与跨学科融合等新维度,为财务能力体系注入更多动态适应力与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单 佳 美 . 企 业 高 管 特 征 、 外 部 环 境 与 企 业 会 计 数 字 化 转 型 [D]. 吉 首 大学,2024.DOI:10.27750/d.cnki.gjsdx.2024.000500.
[2] 刘 钧 .KJ 公 司 业 财 融 合 运 营 绩 效 评 价 研 究 [D]. 中 国 矿 业 大学,2024.DOI:10.27623/d.cnki.gzkyu.2024.002236.
[3] 卜 实 .HB 电 视 台 XW 中 心 技 术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体 系 研 究 [D]. 河 北 地 质 大学,2024.DOI:10.27752/d.cnki.gsjzj.2024.000117.
[4] 郑志豪.中国联通PD分公司划小承包网格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DOI:10.27113/d.cnki.ghncc.2023.000897.
[5] 李希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J 集团财务流程优化研究[D].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DOI:10.27113/d.cnki.ghncc.202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