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隧道光面爆破超挖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何媛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光面爆破通过控制隧道周边一圈炮眼(称为周边眼或轮廓眼)的爆破作用,使其形成贯穿裂缝并沿设计轮廓面整齐崩落,从而最大程度保护设计轮廓线以外的围岩不受破坏。隧道光面爆破超挖控制是通过精确测量、密集布孔、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严格控制装药量、确保周边眼最后同时起爆、预留光爆层等一系列精细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利用炸药能量在周边眼间形成贯穿裂缝,引导岩石沿设计轮廓面精确崩落,从而将实际开挖轮廓与设计轮廓的偏差(超挖和欠挖)降到最低限度。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举例,隧道类型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线为 2850m,右线为2890m,开挖断面净宽14.5m,净高 7.2m,围岩等级II~IV 级,以花岗岩、凝灰岩为主,局部节理发育。为了提高隧道成型质量、降低支护成本、保障施工安全,该工程采取光面爆破超挖控制技术。

2 隧道光面爆破超欠挖原因

2.1 钻孔精度不足

首先,孔位偏差。测量放样误差、台车定位不准、钻机就位偏差、钻杆晃动等因素会造成周围孔实际位置偏离设计位置。其次,钻孔角度偏差。钻机操作手技术不熟练、钻杆导向差、钻孔平台不平整、岩面不平整等因素造成开孔困难,使得钻孔方向不符合设计要求,外插角过大则会造成超挖问题形成,过小或内插则容易发生欠挖。最后,孔深偏差。钻孔深度控制不严,影响爆破效果以及轮廓面的形成。

2.2 装药结构与参数不合理

首先,装药量过大,周围孔装药量过大或炸药单耗过高,爆破能量过强,破坏围岩范围超出设计轮廓线,从而会引发超挖问题。其次,装药量不足,装药量过小或装药不连续,能量不足以完全破碎岩石到设计轮廓线,从而会引发欠挖问题。最后,装药结构 药卷 接近炮孔直径,爆炸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孔壁,粉碎区大,易超挖。光面爆破要求不 (药卷直径小于炮孔直径);药卷未置于炮孔中心或未按要求间隔布置(如空气间隔装药),导致能量分布不均;孔口堵塞长度不足或堵塞材料(如炮泥)不密实,爆炸气体过早逸出,能量利用率低,影响轮廓面形成效果,可能导致欠挖或局部超挖。

2.3 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

比如周边孔间距过大,孔间距超过岩石的破碎能力,炮孔间的岩石无法有效贯通,形成“岩埂”导致欠挖;周边孔间距过小,虽能保证贯通,但可能造成能量过于集中,导致超挖,且增加钻孔成本。再有就是最小抵抗线过大, 周边孔到邻近辅助孔的距离过大,辅助孔爆破后形成的临空面距离周边孔过远,周边孔爆破时岩石夹制作用大,容易出现欠挖;最小抵抗线过小,辅助孔爆破后形成的临空面距离周边孔过近,周边孔爆破时岩石容易被“震松”抛出,容易引发超挖。

3 隧道光面爆破超挖控制关键技术的应用

3.1“新奥法”技术的应用

新奥法(NATM)的核心思想是“保护围岩、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监控量测、动态设计”。首先,“保护围岩”与“减少扰动”。新奥法强调开挖过程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破坏,超挖本身就是对围岩的过度破坏,削弱了其自承能力。该技术应用中,要严格控制周边孔爆破能量,要求周边孔采用低威力炸药、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保证爆炸能量刚好能够沿着炮孔连线形成贯通裂缝,而不产生过大的粉碎区和破坏区;强调应用轮廓爆破技术,光面爆破本身为新奥法推荐的开挖技术之一,可形成光滑、规则的开挖面,最大限度的减少超欠挖,有效保护围岩。其次,新奥法要求及时施作初期支护,良好的光爆效果为初期支护提供了良好基础,减少了因为超挖过大导致的空洞和不密实喷射,反之,及时支护也稳定了因为爆破略微松动的围岩,避免后续掉块形成事实上的超挖。

3.2 提高炮眼钻孔技术

该技术是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首先,采用高精度钻孔设备。优先采用配置三维定位系统、自动钻孔臂和钻孔管理软件的电脑台车。操作手输入设计孔位和角度后,系统自动精确定位钻臂和钻杆,减少人为误差。在简易台车和人工钻孔的时候,采用激光指向仪或投影仪,在掌握子面清晰投射出设计开挖轮廓线和周围孔位,作为钻孔的基础,然后采用性能稳定、导线性好、钻杆刚性强的钻机,做好钻机的定期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精度。其次,精细化钻孔操作与管理。每次台车移动到位后,需要采用全站仪等精密仪器进行精准定位与调平,确保其基准准确。根据测量放线的结果,在掌子面清晰、准确的标注出每个周边孔的开孔位置,用红油漆标注。最关键的在于精准控制钻孔角度,通过角度仪或台车自带角度显示系统严格控制钻杆的外插角度 (1~3 ),外插角过大是造成超挖的主要原因,而且开孔位置要准确且钻杆方向稳定,在破碎岩层或节理发育处开孔时,使用短钻杆或导向套辅助开孔,避免“跑偏”。

3.3 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首先,采用高精度测量设备与技术。利用高精度全站仪/激光扫描仪进行隧道中线、高程控制测量以及开挖轮廓线的放线。采用自由设站法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的效率,并且通过专业测量软件进行超欠挖量计算以及断面设计。其次,优化测量流程。定期复测隧洞中的控制点,保证精准可靠;将设计轮廓线精准放样到掌子面上,保持线条清晰,曲线段或变截面段需要加密放样点。按照设计图在掌子面上对每个周边孔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放样后需要不同测量人员对孔位进行复核,确保位置、参数等无误后方可进行钻孔。最后,采用先进的放样方法与技术。三维坐标放样法是主流技术,利用全站仪直接放样设计好的周边眼孔位三维坐标(X,Y,Z)。在控制器软件中选择要放样的炮孔点,软件实时计算该点相对于测站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全站仪引导测量员将棱镜移动到目标方向,当控制器屏幕上显示的偏差值均在允许误差内时,则该点位置可被确定。

3.4 选择合适的爆破技术

合适的爆破技术是超挖控制的关键。首先,优化装药结构与参数。严格不耦合装药是光面爆破的关键,确保药卷直径(通常为 Φ20~25mm, )显著小于炮孔直径(通常为 Φ35~40mm ),形成空气环,降低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减少粉碎区。精准控制线装药密度也是控制爆破能量的关键,根据岩石性质、孔径等计算,控制装药量,特别是孔口段的药量。采用定位装置例如PVC 管保证药卷位于炮孔中心,使爆炸能量均匀。其次,精细化设计爆破参数。周边孔间距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控制非常关键,通常在 0.8~1 之间,通过试验和效果反馈不断优化具体参数,坚硬完整岩石的比值可稍大,软弱破碎的比值可减少。周边孔要同时起爆,从而能够使炮孔间产生应力波叠加,形成平整的断裂面。当然,明确科学的起爆顺序也至关重要,确保内圈辅助孔先于周边孔起爆,为周边孔创造良好的临空面,减少其爆破时的夹制作用。

4 结束语

光面爆破超挖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技术应用中需要以新奥法为基础,确保钻孔以及测量放线的精准度,同时选择合适的爆破技术,各技术协同应用才可有效避免超挖问题,实现“开挖即支护”的理想效果,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优质、高效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玮.沙特 NEOM 隧道项目支洞光面爆破关键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4,53(7):24-28+34.

[2]黄灿.基于光面爆破法的隧道超挖欠挖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24(1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