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问题少年”到班级骨干:阳性强化法重塑学生心灵成长之路

作者

王燕

宁海县梅林第二小学

一、矛盾呈现——“凭什么?”( 适得其反)

一年级刚开始不久,我就注意到了小豪的“特别”之处:他的专注力特别差,上课时手里总爱攥着点什么;他的整理习惯特别糟,课桌抽屉成了“垃圾场”;他的嗓门特别大,一下课,整幢教学楼都能听见他追逐打闹的嘶吼声。

刚开始,我采用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上课走神,我就时常提醒他认真听讲:整理习惯糟,就每天定时提醒他整理桌子、清扫地面;下课爱疯跑嘶吼,就下“禁跑令”。

这似乎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至少当我在教室的时候,小豪俨然是一副乖孩子的模样。然而小豪用行动告诉我,他像是一根弹簧,我压得越狠,他就反弹得越猛。一年下来,我总是能接到班干部们关于他的各种“投诉”,而小豪面对这些“投诉”,也有自己的想法 :“凭什么都是他们来管我 ? 他们自己也没做多好! 你们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我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

当我把小豪在学校里令人头痛的表现反馈给他父母时,他们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老师你就随便他吧,我们也放弃他了,他就是对读书不感兴趣。”

小豪异常行为的反复和家长的冷漠态度让我不禁开始反思:一味的制止、抱怨真的有效吗?我开始探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动因。

二、心理剖析——“我不行……”( 自我怀疑)

教育是慢的艺术,而我们又常常希望自己在孩子身上的努力能够立即获得回报。因此,当事情没有到达预期时,坏情绪就在我们心底滋长。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传递的方式之一 1),他人的坏情绪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强化孩子自己的异常行为。

1. 心理因素: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在开学初的第一次家长会时,小豪的爸爸就给我打过“预防针”:“王老师,小豪是个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让老师很头疼,您多费心些,千万严厉点管教他,我一定不会心疼的。”在我的观察中,小豪之后的行为似乎也在不断印证爸爸对他的负面判断。殊不知,受首因效应的影响,我在与小豪的交流过程中,对其偏差行为特别关注,对他身上其他的闪光点却选择了忽视。

2. 教师因素: 缺乏正强化

在面对有偏差行为的学生时,教师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谴责等惩罚手段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根据美国心理学家 DeciEdwardL 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可知,如果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就会缺乏内在动机,很难从中获得快乐。在我严密的“盯防战术”之下,小豪的态度和行为太容易受我的影响和环境的干扰,自主发展意识薄弱,他的积极行为缺乏内驱力。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他似乎是安分守己的,然而一旦失去了关注,便会立刻打回原形,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3. 家庭因素:缺乏正反馈

儿童的行为培养离不开家庭因素,而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校互动方式的影响。面对无数个来自学校的告状电话,小豪的父母渐渐对教育产生了挫败感,对小豪的种种行为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小豪在家庭中的正反馈则进一步缺失。

三、解决策略“你可以!”( 阳性强化)

阳性强化法 (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 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使目标行为的产生。

正强化的缺失让小豪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中都得不到肯定,被认可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积极行为得不到引导 ; 频繁的负面评价则让小豪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干脆破罐子破摔,形成习得性无助。

基于以上分析,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转变和小豪以及小豪家长的相处模式,采用“阳性强化法”, 采用奖励、表扬等手段来达到期望目标。

1. 积极鼓励:提升自我效能感

对小豪的“私人订制”了一个自我效能感提升方案。批改作业时,只要看出他在认真做题,我就多加一颗星,并写上鼓励的话语 ; 操场上,他捡起了一块垃圾,我就夸他是个文明的好孩子,诸如此类。

渐渐的,小豪的一些积极行为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任课老师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观。

2. 甜言蜜语: 改变家校互动方式

对小豪爸妈,我一改之前抱怨的态度,而是送上“甜言蜜语”,向他们输送一些好消息 : 小豪今天主动帮同学擦黑板,可积极了 ; 小豪今天听写过关了,真棒……果然,在我持续的正向输出之下,小豪爸妈更愿意花时间在陪伴上了。

3. 鼓励“入编”: 培养内驱力

在阳性强化法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 , 待行

为固化后,最终可撤销来自外部的强化物。这就需要培养目标的内驱力。在我与父母的鼓励下,小豪开始慢慢地转变自己的行为,那么怎么稳定地保持他上的内驱力呢? 我想起了他对做班干部的渴望,开始思考他的“入编”之路。

我以小豪在近期取得了明显进步为由,邀请他担任我的实习课代表。在实习期内,小豪表现得很尽职,就连在课堂上,他也慢慢变得自信、热爱思考,偶尔还会给出让我惊喜的回答。

四、示范推广一——“我也行!”( 多米诺效应)

小豪的改变同学们都看在眼里,他在班级的人气也旺了起来,这正是树立榜样进行集体教育的好时机。

我借“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课在班里开展了一场辩论会。反方同学认为:“有些人连自己都管不好,还想管理别人呢!”而正方同学则认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学习怎么管理班级的机会,大家看小豪,他成为班干部之后不也表现得越来越好了吗 ? 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正方观点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支持,不少平常对担任班干部态度消极的孩子也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于是我宣布正式在班内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小豪就是首周班干部之一。

那之后,我常以小豪为榜样,鼓励那些不够自信的同学。在多米诺骨效应下,在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氛围中,我们班的班风更加自信阳光、积极向上。

五、实践反思——做孩子心灵的“南风”

如今,小豪在校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岗位上学习、成长着,收获了更多的肯定。

小豪的经历告诉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越是强硬,越容易激发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从而在行为上产生对抗。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每一个孩子内心的需求,以和煦的态度及时给予孩子正强化,为孩子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一丝感动,做孩子心灵的“南风”。

参考文献:

[1] 张奇勇 , 卢家楣 . 学生的首因效应对应教师情绪感染力的影响 : 情绪真实性判断的中介作用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18(01):60

[2] 张奇勇 , 卢家楣 . 学生的首因效应对应教师情绪感染力的影响 : 情绪真实性判断的中介作用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18(01):61

[3] 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M]. 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