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会交互能力的改善效果探讨
夏永刚 梁金华 詹少鹏 潘富华 罗虎成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 河北承德 067250 兴隆县人民医院 河北承德 067300
引言:孤独症谱系障碍属于神经异常发育疾病,主要呈现社会交往、情感表达障碍、局限兴趣等特征。该疾病患儿个体不同,临床症状呈现明显异质性,临床主要以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作为诊断依据。另外,该疾病患儿还会出现学习、运动等方面的问题。社交障碍属于该疾病患儿核心症状,也是临床采取疾病干预措施的重点。该疾病患儿在社交活动中同伴互动较少,缺乏交往动机,并且往往与其他同伴保持较远的身体距离。社交认知主要指个体理解以及思考他人的能力。既往研究显示,该疾病患儿社交认知能力缺陷是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受到异常社交认知模式影响,将会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无法面对复杂社交情景,难以理解他人感受,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提高该疾病患儿社交交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善患儿社交障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围绕患儿社交障碍问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加强患儿社交技能培养,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社交障碍问题,强化社交交互能力[1]。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着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研究,加强社交技能培养,并配合综合性的社交技能培训,在强化患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患儿社交互动能力,进而保障临床干预效果。本文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干预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的临床干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 72 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资料。观察组(n=36)性别:男 / 女 =21/15 例,年龄 3\~16 岁,均值(8.91±2.31)岁。病程 1\~3 年,均值(1.15±0.13)年。对照组(n=36)性别:男 / 女 =22/14 例,年龄 3\~17 岁,均值(8.90±2.32)岁。病程 1\~3 年,均值(1.06±0.16)年。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 >0.05)。
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患儿。(2)血液系统疾病患儿。(3)视力、听力损伤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科室规章制度,为患儿提供护理干预工作,注意加强与患儿沟通,安抚患儿情绪,获取患儿信任。观察组: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1)评估患儿病情,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加强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培训工作,制定训练方案。本次训练方案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注意游戏、多人互动语言游戏、团体情境社交互动游戏。整个训练方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逐渐增加难度,进而保障训练效果。为确保患儿能够顺利完成训练,相同游戏需要由多人进行示范,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在训练期间,为确保儿童共同注意,家长需要从旁辅助,做好对患儿的指引工作。因为该疾病患者伴随社交缺陷,护理人员应借助夸张方式进行示范工作,吸引患儿注意力。家长同样需要学习游戏内容,在居家期间与患儿完成游戏,巩固训练效果。(2)基本注意游戏:选择游戏为定点拍球、传球游戏、打地鼠等,先由护理人员示范游戏内容,然后由家长示范游戏内容,指导患儿进行学习。如果患儿完成效果较差,家长应从旁辅助,引导患儿进行学习。如果患儿完成效果良好,可适当增加难度。(3)多人互动语言游戏:选择游戏项目包括听词拍手、忙碌厨房、小小观察员等。同样由护理人员示范,后续由家长示范,指导2\~3 名患儿进行互动游戏。如果发现患儿互动困难,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互动情况,加强指导。在完成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步增加退游戏难度。(3)团体社交互动游戏:游戏项目为老鹰捉小鬼。名护理人员扮演老鹰,一名护理人员扮演小鸡妈妈,完成游戏。可借助小组形式,完成游戏项目,并应用比赛方式,提高游戏互动性。
1.3 观察范围
(1)应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测验,对患儿心理推理能力加以评估,评分提升后,患儿心理推理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分析患儿感觉统合功能,评分提高后,说明患儿感觉统合功能。(2)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分析患儿孤独症治疗情况。评分提高,说明患儿孤独症改善良好。(3)应用社交反应量表,对患儿个体社交能力加以分析,判断患儿社交交互能力。评分提升,说明患儿社交交互能力较差。(4)应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分析患儿孤独症行为,评分下降,说明患儿孤独症行为改善良好。应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对患儿生存质量加以研究,评分提高后,患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5)记录患儿情绪辨别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心理推理能力、感觉统合功能
两组患儿干预前心理推理能力、感觉统合功能评分比较(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表 1 比较两组患儿心理推理能力以及感觉统合功能(
,分)

2.2 孤独症改善效果观察组孤独症改善效果优于表 对2 照比组较 (P<0.05)c 。独症改善效果(
,分)

2.3 社交反应
观察组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交行为高于对照组 (P<0.05)o 表 3 比较两组患儿社交反应( x ,分)

2.4ABC、PedsQL 评分两组患儿干预前ABC、PedsQL 评分对比( ΔP>0.05 ),干预后观察组ABC、PedsQL 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
。


2.5 情绪辨别能力观察组情绪辨别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表 5 比较两组患儿情绪辨别能力(
,分)

3.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大部分患儿患病后大脑功能紊乱,不同区域难以协同工作,面临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该疾病患儿沟通交流能力较差,伴随语言障碍。当前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占比1% 左右。既往研究 [2] 显示,该疾病患儿伴随社交能力受损情况,将会对患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损害患儿身心健康。而通过做好早期诊断、干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患儿语言、大脑潜能,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患病后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严重。强调临床应积极加强干预工作。既往研究显示,通过调节患儿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社会技能训练方面研究内容较少。后续有研究[3] 显示,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在该疾病患儿中具有良好的作用,该训练模式能够围绕患儿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并从基本注意游戏、多人互动语言游戏、团体情境社交互动游戏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游戏环节,指导家属配合训练,示范动作,能够帮助患儿配合训练,从而改善患儿社交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心理推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采取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调节患儿心理推理能力。心理推理能力主要指个体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根据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解释以及预测。相关研究[4] 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往往伴随心理推理发展缺陷,并且还会影响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借助科学的训练项目,带领患儿完成群体活动,能够提高患儿注意力,并且持续性的训练还能够刺激脑部神经,可促进患儿大脑思维发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在训练期间能够加强患儿交流,有利于强化患儿自信心,提高心理推理能力。观察组感觉统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强化患儿感觉统合功能。该训练方案能够强化患儿体验感,帮助患儿大脑、身体接受相关感觉信息,在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动作执行情况,当发现患儿动作错误时,应及时予以矫正,进而强化患儿感觉统合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孤独症改善效果显著 (P<0.05) 。应用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孤独症改善效果。常规护理工作主要采取一对一方式对患者进行训练,互动性较差,难以有效泛化训练。而采取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使患儿顺利融入到多人社交环境中,在整个训练期间,通过指导患儿正确模仿、参与训练工作,能够在强化患儿语言交流功能的同时,强化社交能力。考虑到团体训练社交环境相对复杂,并且患儿需要与同伴完成游戏,护理人员以及家长能够始终为患儿提供指导、帮助,进而强化儿童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经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治疗效果。既往研究[5] 显示,采取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组织相关活动,在游戏中能够刺激患儿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可强化患儿理解能力,帮助患儿练习社交表达,强化社交能力,进而改善心理状态。借助持续性训练游戏,鼓励患儿表达真实想法,能够激发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患儿表达能力,促进症状改善。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社交反应、ABC、PedsQ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 )。说明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患儿社交反应,有利于优化患儿孤独症行为,可强化患儿生存质量。在训练期间借助团体干预方式,指导患儿经协作完成游戏,并且在游戏开展期间为患儿提供帮助,在患儿反应延迟时,及时给予提示,能够有效强化患儿社交反应能力。本次干预训练采取患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通过不断对患儿进行口头鼓励,并由家属进行陪伴,能够提高患儿安全感,强化患儿社交动机。借助团队协作方式,使患儿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游戏,进而提升社交认知能力。同时,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进行阶段性、持续性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规范性,提高患儿康复效果,使患儿能够顺利融入集体活动。加强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提高训练趣味性,帮助患儿正确理解训练内容,提高患儿多维度能力,优化生存质量。PedsQL 评分能够评估患儿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情况,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评分优化明显,说明该训练模式能够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情绪辨别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可强化患儿情绪辨别能力。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通过由家属作为辅助,能够给予患儿安全感,强化患儿主观能动性,游戏方式也能够提高患儿兴趣,强化患儿参与意识,改善传统护理干预方式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患儿语言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优化患儿情绪辨别能力。综上所述,确定性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有利于提高患儿社交交互能力,有利于改善生存质量参,考提文高献情:绪辨别能力。
[1] 苏静 , 苏秀琼 , 曾坤山 . rTMS 技术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睡眠障碍患儿异常行为及睡眠状况的影响分析 [J]. 中外医疗 , 2024, 43 (19): 61-64.[2] 宋富洋 , 孙瑞 , 彭云超 . 家长同时接受 ESDM 心理治疗培训对 2-5 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效果及其对父母育儿压力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 2024, 51 (03): 848-851.[3] 陈杰荣 , 张一弛 , 欧阳茜 , 等 . 基于“教育和促进社交技能项目”训练课程的孤独症青少年社交技能干预研究 [J]. 现代特殊教育 , 2023, (06): 75-80.[4] 江茂欣, 鲁迟, 佘韵婕, 等. 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认知的干预效果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23, 31 (01): 250-254.[5] 阳雨露, 王慧, 马增慧, 等. 青少年及成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交技能训练的疗效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21, 35 (01): 1-7.
简介:夏永刚,出生年月:1975 年10 月 性别 : 男 民族 : 汉族,籍贯: 河北衡水学历: 本科,职称: 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