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史勇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消防救援大队 邮编:675800

摘要:随着农村自建房数量的增加,其防火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探讨了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防火设计、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差和居民防火安全意识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如加强防火设计和规范化建设、使用防火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以及提升居民防火安全意识和技能。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自建房的防火能力,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建筑材料;防火设计

引言

农村自建房作为我国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村自建房普遍存在防火设计缺失、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差以及居民防火意识不足等问题,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升农村自建房的防火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自建房的防火安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际解决方案。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强化防火设计、优化建筑材料选择、提高居民防火意识,减少火灾风险,提升自建房的防火能力。

一、农村自建房的特点

(一)建设标准不一

农村自建房的建设标准通常较为松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许多自建房的设计未经过专业规划,往往由农村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自主设计和施工,缺乏统一规范。这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村庄之间的建筑结构差异,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对自建房的审批、监督制度不够严格,建筑的质量难以保障。缺乏标准化的建设流程和技术指导,造成了自建房在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防火安全风险也因此加剧。

(二)建筑材料的多样性

农村自建房的建筑材料来源广泛且多样化,通常选择低成本、易获得的传统建材,如木材、砖瓦、钢筋混凝土等。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部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未能考虑到防火安全,导致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较差。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建筑材料常常由当地商贩直接供应,部分低质量、易燃的材料没有经过严格检测,极大地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不同地区、不同居民对建筑材料的认知差异,导致防火标准的执行困难,也使得农村自建房在防火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三)火灾隐患普遍存在

农村自建房的火灾隐患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用火用电不规范、电气设施老化和缺乏有效的消防设施等方面。许多农村自建房的电气线路未经专业设计和施工,存在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安全问题;一些自建房内的燃气、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也成为火灾的隐患。此外,防火隔断设计不合理,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蔓延,居民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逃生通道。加之部分农村地区消防设施不到位、消防员缺乏专业技能,火灾一旦发生,扑救难度较大,极大增加了火灾蔓延的风险和伤害程度。

二、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防火设计

农村自建房在防火设计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缺陷。许多农户由于经济条件或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忽视了建筑的防火设计。建筑的结构、布局和通风系统等往往没有考虑到火灾防范需求,甚至未能设置必要的防火隔离带或防火墙。此外,一些建筑缺乏防火通道,火灾发生时难以迅速疏散。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规划,这些建筑在火灾发生时不仅容易被火源蔓延,而且疏散困难,极大地增加了火灾事故的风险。农村自建房在设计阶段就应当加强防火安全意识,进行合理的防火规划。

(二)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差

农村自建房在材料选择上往往不具备防火性能,尤其是一些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往往较差。常见的有木材、竹材等易燃材料,它们在火灾发生时易于引发火灾蔓延。而且,由于部分农户对建筑材料的防火标准不了解,他们往往选用便宜但不符合防火要求的材料。此外,农村地区对于建筑材料的监管不力,导致一些高风险的易燃材料得以进入建筑使用,增加了火灾的发生概率。加强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提升农村建筑的防火标准,是保障农村居民安全的关键举措。

(三)居民防火安全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许多农民对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缺乏足够的认知,防火常识相对匮乏。例如,居民常常将可燃物品随意堆放在房屋周围,或在房屋内使用高危电器设备,甚至在火灾风险较高的季节不注意清理周围的易燃物。同时,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防火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低,许多人对于火灾应急处理也缺乏基本的了解。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防火意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火灾防控常识,提升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优化对策

(一)加强防火设计和规范化建设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自建房的防火安全,首先应加强防火设计并推动规范化建设。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自建房防火设计标准,要求每个自建房在建设前必须进行防火评估和设计,确保防火通道、隔离带和防火墙等设施的合理设置。对设计不符合规范的建筑进行严格审批,避免盲目建设和缺乏专业规划的现象。此外,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确保防火设施的实施到位。通过规范化建设和统一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提升农村自建房的防火能力,还能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政府和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将大大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二)使用防火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

提升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的另一个关键是使用防火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由于农村自建房通常选用较为便宜的传统材料,很多时候这些材料不具备良好的防火特性,因此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选择。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广具有高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防火砖、耐火玻璃和不燃性屋顶材料等。同时,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确保所有使用材料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禁止使用易燃且质量不合格的建材。此外,居民在自建过程中也应增强对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认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设,以提高建筑整体的防火能力,减少火灾隐患。

(三)提升居民防火安全意识和技能

提升农村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减少火灾风险的根本措施。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开展广泛的防火安全宣传活动,定期向居民普及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例如,通过社区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设置防火安全示范区等方式,帮助居民树立防火意识,正确认识火灾隐患。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消防技能培训,教授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的基本知识等。通过提升居民的防火技能,确保他们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应对并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只有通过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防火素质,才能在根本上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并减少火灾损失。

总结

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加强防火设计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建筑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具备防火功能;选择防火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耐火性;提升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技能,增强他们对火灾的防范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减少火灾发生的频率,还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整体而言,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及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自建房防火安全的长期保障,推动农村地区的安全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贺志刚,周振国,冯建新,等.农村自建房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J].山西建筑, 2025, 51(3):177-180.

[2] 申建红,王思冉,张茜,等.基于案例挖掘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风险致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24, 38(3):71-75.

[3] 王锐.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今日消防, 2024, 9(2):80-84.

[4] 宋世林.农村自建房屋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  2024(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