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陶冶
乐山创新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6140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与项目复杂度的不断提升,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各参与方信息割裂、沟通成本高、协同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当前 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瓶颈,亟需系统性研究优化策略。理论上,本研究旨在填补 BIM 技术与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交叉领域的理论空白,完善数字化管理理论体系;实践中,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帮助企业解决 BIM 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应用现状调研
现在,BIM 在工程项目的协同管理上开始实现逐步广泛应用,各种大型建筑与基础设施中都在开始使用 BIM 的三维建模功能直观展示设计方案,并帮助各相关方进行沟通。设计当中开始尝试着基于 BIM 平台进行多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协同设计,来减少因信息的不互通而引起的设计师设计上的冲突,施工当中则部分项目利用 BIM 模型施工,进行相应的施工模拟,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1.2 现存问题剖析
一是技术性问题。市场上不同BIM 软件众多,不同软件的数据不兼容,一些软件建好的 BIM 模型之间会存在数据丢失、格式转换不兼容等现象,从而造成信息传递方面出现问题。二是制度性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 BIM 应用标准,各个企业、项目对于 BIM 技术的应用需求和标准不同,导致在项目上不同阶段、不同参与者之间的 BIM 协同工作很难有效地进行,这严重影响了 BIM 技术的推广。
1.3 制约因素分析
资金不足是制约BIM 技术全面应用的关键因素,BIM 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企业购置相关专用的软件、高配置的硬件,企业还需要投入资金用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而这部分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使其没有动力去使用BIM 技术。行业现阶段没有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BIM技术且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全过程协同管理应用中的要求,也是限制 BIM 技术在全过程协同中的深度应用。
二、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决策阶段
BIM 技术可以在项目决策阶段将设计好的模型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非专业人士的业主、投资方等也能清楚了解项目情况,便于他们进行项目决策及方案比较。通过对 BIM 模型分析来预演项目建成后,观察项目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查找项目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后期因决策错误造成的工程变更,从根本上保障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2.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多专业协同设计的重要阶段,BIM 技术消除了传统设计模式中各专业相互割裂的情况。所有专业设计师基于同一 BIM 平台进行设计工作,并实时共享设计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专业间的碰撞矛盾问题,即建筑—结构—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利用 BIM 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可以实现一处设计变化自动关联到对其产生影响的设计相关部位,保持所有设计信息保持一致性,有效减少设计错误和返工,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2.3 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 BIM 技术可开展 4D 施工模拟,即把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结合起来,直观地表达施工过程,有助于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资源配置,科学安排工期。通过 BIM 模型对于施工工艺难点的演示可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难度及风险降低。通过对工程量的统计及成本分析利用 BIM 模型进行 5D 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项目成本偏差并对超支现象采取纠偏措施。
2.4 运维阶段
建成项目在投运后的运维阶段,通过构建的 BIM 模型,可以对建设好的设施作为设施管理的基础数据库,汇集建筑、结构、设备型号、管线走向等全部信息,运维人员可通过 BIM 模型快速查找设备位置、了解设备参数,进行更为高效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通过 BIM模型可以帮助直观查找故障原因、设备影响范围,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减少维修时间,提升运维管理效率和水平,减少运维费用。
三、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优化策略
3.1 技术体系优化
数据标准的统一是一劳永逸地解决 BIM 技术应用兼容问题的关键。推行 IFC 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打通不同软件生成 BIM 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壁垒。开发 BIM 模型轻量协同管理平台,整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完成多个参与方在平台间实时的信息传递、协同管理。利用技术方法对 BIM 模型进行瘦身,降低数据冗余,提升 BIM 模型协同管理平台的运行效能,保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
3.2 组织管理优化
建立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联合的协同工作机制,明晰各方的职责与工作流程。设置项目组织架构中的 BIM 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各方的工作,协调和指挥BIM 技术的应用实施和应用的监督。建立BIM相关各参与方定期的沟通会议机制,分享项目建设中的进展情况和 BIM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解决协调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引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BIM 技术与项目管理流程整合为一体,实现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成本等全方位的协同管理。
3.3 制度保障优化
企业层面上要完善 BIM 应用标准和管理制度,明晰 BIM 技术在项目各阶段的应用标准、交付成果以及考核标准。政府主管部门要推进出台行业内统一的 BIM 技术应用规范、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应用 BIM 技术。建立 BIM 技术应用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 BIM 技术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资金奖励,刺激企业积极应用BIM 技术。
3.4 人才培养策略
企业要制定有针对性的 BIM 技术培训计划,分别就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提高员工 BIM 应用技能。与高校及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开设BIM 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专业或课程,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引进具有丰富 BIM 应用经验的高端人才,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企业整体BIM 应用水平的提高,为基于BIM 的全过程协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尽管当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但通过对技术体系、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能够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优势,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行业生态的完善,BIM 技术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杰 , 李小莲 .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研究[J]. 广西水利水电 ,2024,(06):154-156.
[2] 许慧 . 基于 BIM 技术的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D]. 河北地质大学 ,2024.
[3] 刘利孙. 基于BIM 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应用研究[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3,(09):39-41.
[4] 刘东 .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D]. 北京邮电大学 ,2023.
[5] 李正焜 , 叶飞 , 李尚 . 基于 BIM5D 技术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 [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32(0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