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腾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
前言:恶性肿瘤病程可以划分为稳定期、恶化期和临终期,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主要采取安宁疗护方案陪伴患者度过临终期,这一阶段的患者经历了长期治疗,对死亡产生恐惧、逃避情绪,睡眠质量较差,在身心均面临着较大痛苦,生命质量降低 [1]。安宁疗护期间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十分重要,通过医疗和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是临床工作的主要目标。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方法,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帮助患者重构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让患者找到表达痛苦的渠道,激发患者积极的态度,重新探寻内心的平静。为研究实施效果,本文于本院2023 年1 月至2024 年10 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 例展开研究,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 50 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 25 例,性别: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60\~84( 73.24±1.10 )岁。观察组 25 例,性别:男14 例,女11 例;年龄61\~87( 73.40±1.05 )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晚期恶性肿瘤,年龄在 60 岁以上。(2)意识和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1)存在心理精神疾病病史。(2)语言障碍或者意识模糊。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护士主动安抚患者情绪,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积极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尝试做手工、看电影等方式排解情绪。叮嘱家属注意心里支持,多进行疏导和鼓励。
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具体步骤为:
(1)做好准备: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得到患者的信任,在观察中了解患者的情绪问题,预估患者可能存在哪些情绪问题,视情况制定叙事护理方案。
(2)问题外化: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患者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诸多问题中找到对自身产生最大影响的问题,并使用形象具体语句命名问题。
(3)结构:引导患者从主体身份中跳脱出来,使用新视角看问题,逐步解读问题的来源、发展和影响机制,让患者扩大叙事空间,进一步解构问题,了解问题的脉络和对自己的影响。
(4)改写:鼓励患者回忆自己和问题相似或者相关的事件,发现事件中存在的闪光点,总结自己的高光时刻,让患者重新评价事件,重新建立自我认同。
(5)外部见证:鼓励家属一同参与,让家属来评价患者讲述的问题和事件,在患者建立自我认同后,家属和护士一同肯定患者,认可患者,利用外部见证强化患者自我认可感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痛苦评价,引导患者用 0\~10 分表示自己心理痛苦程度。(2)抑郁评分(SDS)调查,分数下降即抑郁情绪改善。(3)癌症生命质量量表(FACT-G),0\~108 分,分数高对应生命质量更高。(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0\~21 分,分数下降即睡眠质量提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进行t 检验,对计数资料( % )进行χ2 检验, P<0.05 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评估对比观察组DT、SDS 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观察组 FACT-G、PSQI 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 2


3 讨论
晚期肿瘤的老年患者深受肿瘤症状,基础合并症,治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等影响,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较大痛苦。临床工作需要重视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干预,采取叙事护理的方法,引导患者重新解构分析影响自己的负性事件,在通过改变看待角度、回忆闪光点,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再联合家属给患者提供外部反馈,进一步强化患者的信心,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状态,从而改善其睡眠和生命质量 [2]。经过观察后,观察组 DT、SDS、PSQI 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 FACT-G 高于对照组( P<0.05) 。表示经过叙事护理后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痛苦,从而让患者得到更好休息,提高睡眠质量,实现生命质量的改善,对患者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安宁疗护过程中采取叙事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痛苦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更平稳度过临终阶段。
参考文献:
[1] 聂瑜 , 刘为 . 临终关怀联合叙事护理在恶性肿瘤晚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19(z1):158-160.
[2] 张妙 . 叙事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辽宁医学杂志 ,2023,37(3):89-91.
作者简介:刘腾,女,汉族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老年肿瘤病人或者老年综合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