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杨燕敏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学校 江苏苏州 215235
一、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解读
(一)深度学习的核心要义
与传统的浅层学习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深度学习的根本要义在于引导学生冲破单纯的知识记忆框架,达成对知识的深刻领悟,灵活迁移并切实应用于生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这些基础语言要素,而且要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利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还要深入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就低年级学生而言,深度学习更多体现为积极主动的语言学习行为,比如在课堂上积极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在课外生活中运用所学词汇来描述事物,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参与等手段,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认知水平与综合运用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的本质特征
大单元教学把教材单元当作基本架构,通过系统梳理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把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要素整合起来,创建起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单元设计着重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形,像“问候语”,“颜色”和“动物”这些主题,每个单元包含好几个课时,而且融合了词汇学习,句型练习以及儿歌演唱等多种教学形式,这就给开展大单元教学赋予了很好的条件,这种模式冲破了传统碎片化教学的局限性,依靠对单元核心主题的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达成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从而推进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同发展。
二、当前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观念僵化,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有些教育工作者在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时候,依然依照传统的教学范式,过分看重课程进度的推进,却轻视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和示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致使深度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从而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 教学内容碎片化,单元整合欠缺
虽然译林版教材采用了主题整合的方式构建单元框架,但是仍然有一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按照课时来划分知识点,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单元内部各课时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Animals”单元为例,“cat”“dog”等单词以及“This is a...”句型往往是被独立分散开来讲解的,没有对“描述动物特征”“表达个人喜好”等主题意义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很难形成单元整体认知,从而不利于其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活动单一且缺乏思维深度
在小学教育实践当中,有些教师比较喜欢用程式化的游戏化或者技能训练形式,像“单词接龙”“句型跟读”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缺少新意和探究性质,学生参与到这类任务里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处在记忆以及机械模仿的状态里面,很难推动分析,综合还有创造之类思维能力的成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深度学习目的达成的可能性。
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 基于教材主题的教学内容整合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一到二年级各个单元的主题都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这给跨学科整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按照单元核心主题,老师可以增添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形成“基础内容 + 拓展延伸”的系统课程架构,“Colors”单元除了包含“red”“blue”这些基本词汇,还有“What color is it?”这类句型结构,还可以加入相关的儿童歌曲(比如《彩虹歌》),简笔画涂色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颜色描述实例(比如“a yellow banana”),利用这种整合手段,分散的语言知识点能够被有组织地纳入某个主题的情境当中,在直观的感知和实际的应用之中加深认识,并且为之后的学习给予助力。
(二) 基于新课标细化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指导要素,单元目标的设置要全面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英语学习的具体要求,如“能够理解并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具备基本词汇辨识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将单元目标细化为具有操作性的课时目标,且要与整体单元目标保持一致。以“Greetings”单元为例,其总目标定位为“能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运用简单英语进行问好与应答”,在此基础上可细化为三个课时的具体目标:第一课时主要教授“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基础问候用语;第二课时深入学习“Nice to meet you”及其相关回应形式;第三课时通过模拟课堂见面、放学道别等情景,实现句型综合运用与实际交际能力培养。 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细化学习目标,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掌握”到“知识运用”的转变。
(三) 设计探究活动以激发思维深度
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即他们以具象思维为主,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探究性实践活动,能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思考,构建知识体系。“Animals”主题单元的教学中,“动物小侦探”活动可以作为载体,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动物特征模糊的图片资料,分发到不同的小组手中,各小组利用所学过的词汇(如“elephant”“tiger”)、简单句型(如“This is a...It has a long nose.”)等,描述动物特征来推断是什么动物,这一环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表达、合作,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培养了观察、逻辑推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推动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 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关注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依靠外界正向推动,因此创建起包含“老师评判,自己反思,同伴相互评判”的多元评判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体系的关键点在于全面关心学习进程,而不是仅仅盯着成绩指标,它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课堂互动频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水平等诸多方面。每当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以后,可以用“小星星贴纸”这种形式做个性化的自我评判,并且展开小组内部的互相评判,最后由老师加以评判得出结论,在这样一种积极反馈机制之下,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学业信心,促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深入学习活动中去。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模式给低年级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给予了关键途径,教师要依照译林版教材的主题特性,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内容整合,目标分解,活动设计改良,评价体系改进等办法,促使大单元教学理念同深度学习理论实现深度交融,从而助力低年级学生在知识累积进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后续英语学习及终生发展形成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 傅娜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改进策略 [J]. 广东教育 ( 综合版 ),2024,(05):54-55.
[2] 石佳丽. 深度学习助力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J]. 英语画刊( 高中版 ),2021,(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