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建设工程项目进度协同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
王源
鄂尔多斯市水投惠源建设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1 复杂环境下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信息沟通障碍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众多参与方。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海量信息,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进度报告、材料供应信息、质量检测数据等。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各方之间信息传递往往依赖人工传递、邮件往来或电话沟通,容易出现信息遗漏、错误或延误的情况。例如,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修改后,未能及时有效地通知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可能会继续按照原图纸施工,导致返工,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1.2 进度计划协同困难
不同参与方制定进度计划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业主更关注项目整体交付时间和投资回报;设计单位主要考虑设计工作的完成进度;施工单位则侧重于自身施工任务的安排,可能会优先保障关键线路上工作的进度。这种差异使得各方进度计划难以协调一致,无法形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的整体进度计划。在实际项目中,可能会出现设计进度滞后,影响施工单位进场时间;或者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过快,超出设计单位的供图速度,导致施工中断等待图纸的情况。
1.3 资源调配不合理
项目建设所需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在复杂环境下,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由于各参与方对资源的掌握信息不全面,且缺乏有效的协同调配机制,常常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某些施工区域资源过剩,造成浪费;而另一些关键区域却资源短缺,导致施工停滞。在建筑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部分工种人员短缺,而同时某些辅助工种人员闲置的情况;或者材料供应商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供货,影响施工进度。
1.4 风险应对能力不足
复杂环境增加了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如政策法规变化、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技术难题等。各参与方往往各自关注自身面临的风险,缺乏对项目整体风险的系统分析和协同应对机制。当风险发生时,难以迅速采取统一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风险影响范围扩大,对项目进度造成严重冲击。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施工单位可能无法及时与业主、监理等沟通协调应对方案,导致工程停工时间过长,延误工期。
2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协同管理模式创新方向
2.1 构建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面向所有参与方的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文档管理、进度跟踪、沟通协作、数据分析等功能。各方可以实时上传和更新项目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和同步。通过平台的文档管理功能,设计单位可以将最新的设计图纸上传,施工单位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并查看;进度跟踪功能可以实时展示各参与方工作进度,便于各方及时了解项目整体进展情况;沟通协作功能支持在线讨论、任务分配和消息提醒,促进各方高效沟通协作;数据分析功能则可以对项目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2.2 建立协同进度计划制定机制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有效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项目进度规划的制定。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的工作职责、资源需求及时间限制,借助模拟与优化手段,构建一个统一、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项目总体进度规划。明确各参与方工作职责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以及关键里程碑节点,确保各方进度规划相互协调、紧密衔接。基于总体进度规划,各参与方进一步细化并制定各自的详细进度规划,通过平台实现关联与整合,达成进度规划的动态调整与实时监控。
2.3 实施资源协同调配策略
构建资源数据库,实现对项目所需各类资源的数量、状态及使用情况等信息的实时记录与管理。运用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根据项目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协同调配。在资源短缺的特定区域,系统可自动检索其他区域的闲置资源,并制定调配方案,以促进资源的快速流转与高效利用。建立资源调配协调机制,确保在资源调配过程中各方能够有效沟通与协商,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平台实时更新资源状态,让各参与方能够随时掌握资源动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或短缺。此外,引入资源使用效率评估体系,对各参与方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激励各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2.4 强化风险协同应对体系
组建项目风险协同管理团队,汇集各利益相关方代表,共同进行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制订风险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制定明确的应对方案及责任归属。应用风险监测技术,对风险动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激活应对预案,并实现各方的协同作业,以最小化风险影响。构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便各方能够预先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组织定期的风险协同应对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协同效率。在演练过程中,模拟真实的风险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问题。
3 进度协同管理模式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1 案例项目概述
某50万平方米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涵盖商业、写字楼等多元业态,建设周期3 年。项目地处市中心,面临交通管制、噪声限制等外部约束,同时受市场与政策因素影响,管理难度大。
3.2 进度协同管理模式的应用措施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引入专业项目管理软件构建平台,设置权限保障信息安全。各方实时上传施工进度、质量检测等数据,借助沟通协作功能即时解决问题,避免信息传递延误。
协同制定进度计划:业主牵头组织多方参与,利用软件进度计划模块,综合各方任务与资源,生成总进度计划,并分解到各参与方。实施过程中,通过平台动态调整,确保计划贴合实际。
资源协同调配:建立资源数据库实时监控人力、材料等资源状态。借助软件算法,根据进度需求自动生成调配方案。如施工高峰时,及时调配闲置劳动力,同时与供应商共享采购信息,保障材料供应。
风险协同应对:成立风险协同管理小组,定期识别评估风险,制定政策调整、恶劣天气等预案。运用监测技术跟踪风险,遇恶劣天气预警时,迅速启动预案,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影响。
3.3 应用效果分析
该模式成效显著,项目按时交付率超 95% ,工期较同类项目缩短约 10% ;资源合理调配使成本降低约 8% ;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保障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达 100% ;各方沟通更顺畅,纠纷减少,团队工作效率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4 结束语
本研究深入剖析复杂环境下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难题,提出协同管理创新模式并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该模式在提升项目交付效率、控制成本、保障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进度协同管理模式将向更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持续赋能工程建设行业,为应对复杂环境挑战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 . 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进度条,助力工程项目顺利推进[J]. 楼市 ,2025,(04):72-74.
[2] 陈新 . 优化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1):75-77.
[3] 钱阳 .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18):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