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用户视角的智慧旅游技术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洪艳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用户展现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他们不仅具备规模庞大、消费活跃的特点,更以其数字化生存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智慧旅游技术最早期的接受者和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当代大学生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正在从简单的观光游览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价值实现,这一转变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用户对智慧旅游技术的需求特征,对于促进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大学生智慧旅游需求的特征分析
1. 技术温度:追求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调研发现,大学生用户对 AR 导航、AI 语音讲解等智能技术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但这背后反映的是他们对技术人性化的深层次需求。以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导览系统为例,其能够根据游客的停留时长自动调整讲解深度,这种智能化的交互方式不仅提升了游览体验,更让技术成为文化叙事的新载体。同样,茶马古道的 AR 地图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和马帮铃声,使游客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历史文化氛围。这些案例表明,当代大学生期待智慧旅游技术能够超越简单的工具属性,成为连接情感与文化的纽带。
2. 代际对话:引领行业变革的新力量
大学生用户在智慧旅游生态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他们通过担任家庭旅行的“技术顾问”,创作和分享“穷游攻略”、“研学路线”等内容,实际上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例如,某旅游平台针对大学生开发的低碳旅行碳积分系统,通过记录和奖励环保出行行为,不仅满足了年轻群体的价值诉求,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这种自下而上的影响方式,彰显了大学生用户在智慧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3. 生态重构:构建价值共生的新范式
当前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着隐私担忧与功能同质化等突出问题,反映出行业过度依赖流量变现而忽视用户价值的发展困境。大学生用户普遍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用户数据贡献—平台价值反哺—社会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用户层面,希望通过区块链等透明化数据授权机制,使用户成为数据价值的受益者;在行业层面,期待以研学、公益旅行等需求为切入点,开发旅游 + 乡村振兴等社会价值型产品;在技术层面,则希望 AI 算法能够从流量推荐转向需求共创,通过自定义标签等功能实现平台的个性化服务。
4. 文化认同:技术时代的人文坚守
在元宇宙景区、AI 虚拟导游等全球技术浪潮中,大学生用户却表现出对真实人机连接的强烈渴望。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注重将技术理性与文化感性相融合,既要能够推荐酒店机票等标准化服务,更要能够识别二十四节气等文化元素,关联非遗手作体验预约,匹配在地向导深度交流,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东方美学的独特叙事。
二、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
1. 旅游平台的服务升级
旅游平台应当深化AI、AR等技术的个性化应用,借鉴飞猪“问一问”
和甘肃“AI 文创”平台的经验,通过 AIGC 技术实现旅游行程和消费推荐的精准化与创意化。同时要重视数据安全与合规建设,参考联想与文旅集团合作的智能体运营模式,建立动态治理机制,在隐私保护与商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此外,通过政企合作和企业联盟等方式降低技术应用成本,推动智慧旅游服务的普及化发展。
2. 景区的智慧化建设
景区需要加大智慧导览工具的投入和推广,如故宫“数字故宫”AR导览等创新应用,提升游客的文化学习和研究体验。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客流预警机制,参考九寨沟“智慧大脑”和杭州西湖景区的实践经验,实现动态调度和分流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开发如“敦煌文化深度体验营”等特色项目,增强游客的文化认知和体验感。
3. 酒店服务的创新升级
酒店行业应当加快智能客房设备的升级,配备语音控制、智能灯光等系统,提高住宿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同时要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亚朵酒店通过分析住客偏好提供特色服务。还要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实时调整房价并推送优惠信息,以及基于智能技术为客人推荐周边旅游项目,全面提升住宿体验。
4. 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制定完善的政策标准,参考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的做法,规范数据采集和使用行为。行业协会则应积极促进行业合作,借鉴江苏省旅游行业协会的模式,推动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智慧旅游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并构建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新兴业态的监管。
三、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用户对智慧旅游技术的需求特征,揭示了当代年轻人对旅游体验的价值期待和发展愿景。从简单的到此一游到深入的数据规划和价值共创,大学生的旅游活动实际上反映了一场关于技术与人性、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时代对话。
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是技术对传统旅游方式的简单替代,而应该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的力量,使每一次旅行都成为自我认知、人际连接和文化体验的丰富历程。这既是对青年一代旅行理想的回应,也是科技赋能社会、服务人类的根本体现。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智慧旅游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文林 .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分析 [J]. 旅游纵览 , 2025(07):22-24.
[2] 郭丹婷童威非遗数字化与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融合路径研究 .包装与设计 , 2025(04):62-63
[3] 张佳卉探究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 漫旅,2024(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