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与思政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姚如意
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830000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职学生的就业观不仅关系到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实现,也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社会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近年来,随着“双高计划”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学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趋势。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定位不清晰、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预期偏差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增加了社会就业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在学生价值观塑造与就业观引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思政教育的引导策略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在服务社会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与优化。
一、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
当下高职学生就业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与个性化的特征。一方面,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关注薪酬水平、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经济利益在就业观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岗位有限,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就业焦虑,过分追求稳定而忽视自身发展潜力。同时,不少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依赖父母意见或社会舆论,缺乏独立判断和长远规划,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视性。此外,在职业认同感方面,一部分学生对技能型岗位存在偏见,追求所谓“体面工作”,这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之间存在错位。总体来看,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尚处于转型和重构阶段,既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又受自身成长背景与教育条件的制约。
二、高职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职学生在就业观念上逐渐趋于多样,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就业定位不准确。许多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和社会需求缺乏清晰认知,导致求职过程中盲目追求热门行业或高薪岗位,而忽视与个人专业和兴趣的匹配。其次是就业心态功利化。部分学生强调工作待遇,忽视职业成长和社会责任,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再次是心理准备不足。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学生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出现焦虑、逃避甚至消极等待的状态。最后是社会认知偏差。一些学生仍受传统观念影响,将高职教育等同于“低层次教育”,对自身身份和能力存在自卑心理,影响了积极就业的动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也阻碍了高职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
三、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多重因素
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社会环境是关键影响因素。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导致就业结构变化明显,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行业的调整,使学生就业选择充满不确定性。其次,家庭背景对学生就业观具有重要塑造作用。父母的职业经历、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决策。再次,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价值观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个人因素如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和应对方式。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就业观复杂多变的内在逻辑。
四、思政教育在引导高职学生就业观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与转变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避免过于功利化的就业观。其次,思政教育强调职业理想与社会使命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理解劳动价值与社会贡献的重要性。再次,思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元途径,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素质。最后,思政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价值引导和发展支持。
五、基于思政教育的高职学生就业观引导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问题,思政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引导策略。第一,强化价值引领。高职院校应将就业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通过主题教育、就业讲座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掌握实用的就业知识与技能。第三,加强心理支持。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与就业辅导体系,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就业信心。第四,拓展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直观认识,提升其适应能力与竞争力。
结论
高职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反映出社会环境与教育实践的深层矛盾,其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者的主动作为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思政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价值引领、课程优化、心理支持与实践拓展等多元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就业环境时保持积极心态,作出理性选择。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顺利实现,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为稳定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推动学生就业观教育的长效化和体系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 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与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20(4): 88- 94.
[2] 王建国. 思政教育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路径[J]. 教育与职业 , 2021(12): 102- 107.
[3] 陈丽. 新时代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变化趋势与教育引导[J].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2019(6): 55- 62.
作者简介
姚如意(1983),男,新疆乌鲁木齐人,邮编 ,单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