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核战略思想
贺兴宇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毛泽东对中国核战略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核武器研制的核心决策者,其核战略思想不仅是当今中国核战略的理论源头,也是未来演变的重要依据。结合研究毛泽东核战略思想与中国核战略,既能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又能为当前中国核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的核战略
中国核战略首次系统阐述于《2006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强调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核威胁。白皮书说:“中国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二、毛泽东核战略思想
作为中国核战略的思想渊源,毛泽东关于核武器与核战争的诸多论述,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主题有紧密的联系。虽然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当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他的一些具有原则性的论述,对当前中国核战略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核战略与其他核国家的根本区别在于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源于毛泽东对核武器本质的深刻认知。与美国等国将核武器视为作战武器而坚持首先使用政策不同,毛泽东明确提出:“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随后强调:“原子弹在战争中已不能再度使用。它在广岛上空的大爆炸已炸毁了它自己。它的收效也就是它的死亡,因为全世界人民都反对它”。
(二)“有限发展原则”。核武器政策包含发展与规模两大维度。中国坚持“有限发展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毛泽东对中国核力量的发展有辩证论述:既称原子弹是“吓人的纸老虎”且“费钱多,没有用”,又强调“要不受欺负就不能没有”并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这种表面矛盾揭示了核武器的双重属性:巨大杀伤力使其难用于实战(故谓“无用”),却具备无可替代的战略威慑价值(需“以核制核”)。这与法国居里教授 20 世纪 50 年代告诫中国“要反对原子弹,必须要有原子弹”形成战略共识。
在核力量发展规模的问题上,中国坚持发展有限规模的、可靠、有效的核力量,不追求数量上的优势,即“精干”。对于中国核力量发展的规模问题,毛泽东也曾有过几次表述。例如:“原子弹要有,搞起来也不会多,吓吓人,壮壮胆。”2“我们也不希望自己有那么多原子弹,要那么多干什么?”。中国在核力量发展上尽管不追求数量优势,但是必须保证核威慑的有效性,即不仅仅是“精干”,在满足国家安全需要上还必须“有效”。核武器作为防止核战争的威慑手段,其有效性在于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遭受敌人第一次核攻击后,必须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能够生存下来,并给予对手以不可承受的核报复打击。这就要求中国的核武器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和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有限的核威慑力量是可信的、有效的。
(三)核军控与核裁军。在核军备控制与核裁军方面,“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和优先责任,应继续以可核查、不可逆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大幅削减其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的核裁军创造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其他核武器国家也应加入多边核裁军谈判进程”3。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鉴于当时国内政治情势和国际安全形势,中国尽管没有加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国际核裁军机制,但是对国际核裁军持鲜明的支持立场。毛泽东早在1959 年时就指出:“我们赞成用极大的努力来禁止原子战争,并且争取两个阵营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与鲜明支持国际核裁军的立场不同,中国曾强烈抵制国际核不扩散机制。1963 年政府声明斥责防扩散是“附和美帝国主义论调”,主张“核武器在社会主义国家手中有利”且“拥核社会主义国家越多,和平越有保障”4。196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后,《人民日报》批评其为“强加给无核国家的卖身契”使“核威胁大大增加”这种立场源于反对核垄断,毛泽东 1957 年曾指出:单一核国家“可拿来吓唬他国”,被威慑国“只得跟它走”。5
三、小结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国对核不扩散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并最终在1992 年3 月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完全融入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除了由过去坚决反对核垄断转变为现在积极参加并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外,无论是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作用的定位,还是核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原则、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立场等方面,几十年来都基本保持稳定。中国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既发挥了核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作用,又没有让核武器的发展和维护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中国核战略的稳定性和明智性,源于毛泽东对核武器本质属性与核威慑机理的深刻理解,源于他作为一代伟大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 年中国的国防”[N].《人民日报》,2006-12-30(10).
2. 毛泽东.“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3-113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 年中国的国防[N].《人民日报》,2006-12-30(10).
5. 毛泽东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M]《毛泽东外交文选》.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60-61.
6. 毛泽东 .“原子弹是纸老虎”[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 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27-128.
7.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8-309.
8. 毛泽东 .“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 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00.
9. 李觉 , 等主编 .“当代中国的核工业”[M].1 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4.
10.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编.“毛泽东与中国原子能事业”[M].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11.
11. 毛泽东 .“同斯诺谈的话”[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 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81-28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 年中国的国防”[N].《人民日报》,2011-04-01(12).
13. 毛泽东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 节选 )”[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 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130.
14. 中国政府发言人 .“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评苏联政府八月三日的声明”[N].《人民日报》1963-08-15(2).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 .“ 美苏合谋的核骗局”[N].《人民日报》,1968-06-13(5).
16. 毛泽东 .“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就可以战胜美国”[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347-349.
【
作者简介】:政治工作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