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作者

刘文

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650206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通过分析文学名著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文学名著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一、文学名著的审美特征

文学名著是指经过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学名著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美:文学名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2.形象美:文学名著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独特的形象美。

3.意蕴美:文学名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能够启迪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学生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审美教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探索美、认识美的道路。

首先,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珍惜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了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同时,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写作、朗诵、表演等,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人生道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感受语言美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范读、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名著的语言美。

1.范读:教师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名著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速、语调、节奏等要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2.领读:在范读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或逐段阅读文学名著的经典段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在领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解释、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齐读:通过齐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学名著的语言美。在齐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和思想主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帮助学生领略形象美

文学名著中的形象是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领略形象美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学名著中的典型形象,提高学生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首先,教师对文学名著中的典型形象进行讲解,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象征意义等。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形象的特点和内涵,为后续的领略形象美打下基础。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作品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作品中的形象美。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或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形象的特点和情感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生活情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的看法。此外,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意蕴美,还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启发学生领悟意蕴美

文学名著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它们不仅是对人生、社会、人性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名著的深层含义和价值,教师需要启发学生领悟作品的意蕴美。例如,在教授《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提问方式来启发学生领悟作品的意蕴美:

1. “你觉得贾宝玉这个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学生可以分析贾宝玉身世的神秘和奇异,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2. “这个情节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教师可以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个情节,如王熙凤的精明强干、贾母的权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学生可以分析当时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家庭关系以及人性的弱点等。

3.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思考作品中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人性的善良和纯洁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通过分析文学名著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半月),2021(1):78-79.

[2]张红霞.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J].教育研究,202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