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激活淄博民营经济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作者

孟俊岐

淄博市委党校 255000

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淄博民营经济在传统产业厚积薄发与新兴产业创新突破的碰撞中,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博山琉璃到智能装备,从化工新材料到氢能产业,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 55% 以上的 GDP、 80% 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的“压舱石”。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任务,淄博通过政策创新、生态构建、要素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

淄博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既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也彰显于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在传统领域,淄博通过“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推动化工、建材、纺织等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例如,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上线全国首个水泥“工业大脑”,实现熟料线综合能耗降低 6.73% 、自动化率提升至 30%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建设智能车间,人均产能提升 4 倍、生产成本降低 25%。在新兴领域,淄博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氢能等赛道,培育了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纽氏达特行星传动系统技术(淄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减速机供应商,孵化出法奥意威、得美谐波等十余家协作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撑起一条完整产业链;山东鑫泉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钠年产量达1400 吨,满足全球 50% 市场需求。

创新生态的构建,离不开政策与平台的双重支撑。淄博实施“创新主体量质提升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4 家、瞪羚企业 232 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 家。同时,依托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0 余家中小企业纳入数字化生态圈,实现高精尖技术在国企与民企间的双向转化。

二、政策赋能: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升级

政策供给的精准性与协同性,是淄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近年来,淄博推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涵盖创新能力突破、企业能级跃升、金融活水滴灌等十大领域,形成“政策包+ 工具箱+ 服务网”的立体化支持体系。

在政策设计上,淄博注重“差异化 + 精准化”。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推出“春风齐鑫贷”“技改专项贷”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 14 亿元,撬动社会投资 375 亿元;针对产业链协同不足问题,打造 20 条重点产业链,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发展,完善产业链生态。在政策执行上,淄博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企业诉求直达区委书记办公桌,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推行“免申即享”政策,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惠企资金自动拨付,惠及企业超2 万家。

政策评估的动态化,确保了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淄博定期开展政策实施成效“回头看”,清理滞后政策、优化低效政策、创新空白政策。例如,针对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及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 9 家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实现年营收 37.6 亿元,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等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三、生态共建:从“单兵突进”到“集群发展”的跃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淄博通过“平台赋能 + 要素保障 + 服务优化”,构建起“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创新平台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平台建设上,淄博打造“创新平台矩阵”,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14 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7 家、省市级一企一技术中心 141 家。例如,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热等静压氮化硅轴承球,均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在要素保障上,淄博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土地、能耗、环保等资源,优先支持重大项目。例如,临淄区通过“标准地”供应,推动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时间缩短至 1 个月以内;沂源经济开发区创新“标准地 + 区域评估”改革,破解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评估评审手续多、耗时长、费用高等难题。

在服务优化上,淄博推行“店小二”式服务,建立企业服务专员机制,面对面征集诉求、破解共性问题。例如,淄博经开区推广“益企‘攒个局’”惠企服务品牌,实现“有策必送、有需必应、有难必帮、无事不扰”;淄川区通过“督查—反馈—解决”闭环机制,提升全程跟踪服务质效,项目落地率提高 30% 。

四、法治护航:从“行政主导”到“规则引领”的转型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淄博通过“立法保障 + 执法规范 + 司法救济”三位一体,构建起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生态。

在立法保障上,淄博深入实施《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例如,淄博建立涉企政策统一发布渠道,分类整理公布部门政策,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推送。

在执法规范上,淄博推行“分级分类监管 + 无感监测”模式,科学设定抽查比例和频次,避免“一刀切”式执法。例如,淄博建立民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施“无感监测”,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在司法救济上,淄博提升司法服务水平,积极运用司法手段推动破解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例如,淄博定期梳理编发指导案例,举办法律服务民营企业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和专题业务培训,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淄博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之路,是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之路,是政府服务与企业活力的双向赋能之路。未来,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深入实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的日益完善,淄博民营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淄博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淄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