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琛 熊伟 李娟
武昌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在各高校设计专业都有类似课程开设,教学模式相对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激发。同时,注重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趋势,课程中实践活动安排不充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产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
在课程目标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能力,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也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只是完成设计任务,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学内容方面,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有待加强,课程案例的典型性和丰富性不足,与现代设计技术的融合深度不够。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不够深入,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待提高。教学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的落实不够到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程度不高,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也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二、 66Al+ 文化”与课程融合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智慧课程的建设,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辅导,智能答疑等服务。在《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中,AIGC 技术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提供设计灵感,进行设计效果的模拟和评估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知识不应该是由教师简单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构建的。《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智慧课程不断建设和完善,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课程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和创作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构建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思维,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每个学生对《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有所不同。智慧课程平台的 AI助教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三、 Al+ 文化赋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课程目标重构
在“AI+ 文化”的视域下,《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进行了全面重构。知识目标方面,致力于让学生扎实掌握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的理论知识、创新方法和流程,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实践中,从而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挖掘文化内涵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并将其巧妙地应用到文创产品的创新转化与设计中。同时,学生还将学会运用 AIGC 辅助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并具备将设计作品进行实践与推广的能力。价值目标方面,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优化
通过智慧课程的建设,借助 AI 技术,收集和整理传统文化素材,建立传统文化素材库。利用AI 学情数据分析功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业反馈、课堂表现等数据,精准把握学生对不同文化主题和设计风格的喜好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数据,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强《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真实的设计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以赛促学,积极鼓励学生将课程成果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和展览,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教学上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驱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项目实践中运用AIGC 技术和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项目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此外,课程在平台引入了AI 教学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AI 教学助手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无论学生在何时何地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AI 教学助手获得及时的帮助,实现了学习的实时互动和个性化指导,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考核评价多元化
建立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记录,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设计作品、项目报告、展示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路径、作业成绩、测试结果等,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在《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程中融入“AI+ 文化”理念,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文化自信。未来,本课程将继续探索 AIGC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持续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闫锦仪 . 人工智能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D].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
[2] 阎浩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N].大河美术报 ,2024-12-20(015).
作者简介:
陈琛 1988 年 男 汉族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产品创新设计
熊伟 1981 年 男 汉族 硕士研究生 教授 产品开发设计
李娟 1986 年 女 汉族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产品形态设计
基金项目:
1.2022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基于国家一流课程“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486
2.2023 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荆楚民间故事在潮流玩具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3G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