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洋
辽宁辽河油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省盘锦市 124010
前言:
油田地面基础建设是促进油气生产的重要前置工作,其建设内容涵盖广泛、类型复杂,包括管网铺设、站场搭建、设施安装等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也关乎后续油气开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近几年来,随着油气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大,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愈发提升,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决定了油田地面基础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一、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岗位权责划分模糊
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岗位权责划分模糊是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责任链条建设存在一定断档现象,部分建设项目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施工班组整个链条之上出现安全管理责任模糊的问题,因此难以保障油田地面建设安全管理成效,增大了安全风险概率。此外,在安全管理责任考核层面也存在机制缺失的情况,如一部分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中只是单纯将安全管理纳入定性考核,并没有深度联系绩效以及奖惩等,因此致使考核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流于形式。
(二)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老旧设备安全隐患突出
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中,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是其中显著问题,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老旧设备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换代,这些老旧设备由于长时间运行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如油田地面基础建设中并未针对设备制定完善的维修保养计划,定期巡检规划相对缺失,致使一部分设备带病运行,如项目施工阶段所用到的机械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并未进行定期检查,导致设备机械故障概率上升。同时,设备在运行阶段并未做好保养记录,因此导致机械设备故障难以追溯历史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不利于排查安全风险,削弱了油田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成效。
(三)现场安全监管力度不足,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
现场安全监督力度不足、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是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问题,现场安全监督和应急处置这为核心的目标追求是防范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损失,但是当前油田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中在这一方面存在短板。如在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期间,存在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覆盖油田地面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所有区域,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中往往会出现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有限的人员难以兼顾,出现监管盲区,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其次,当前所采用的监督管理方式相对较为粗放,多数建设项目是以定期巡检为主,并没有配套实时化监控与动态监管措施,因此也导致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层面,一部分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并未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尽管部分项目中设置了应急预案,但却并没有深度结合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的实际场景,导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风险防控能力下降。
二、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构建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
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质量和成效,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且充分明确各岗位人员安全管理责任,以此形成“横向到边 + 纵向到底”安全管理网络,保障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安全性 [1]。首先,要明确界定各岗位人员责任,此环节要严格依据建设项目规模以及施工建设流程明确项目总体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施工班组、一线施工建设人员的具体安全管理责任,如由项目总负责人整体推进安全管理,并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巡查;一线作业人员则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章以及规范化流程,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管理部门以及施工班组则负责逐级落实安全管理控制要求,从而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对于项目建设进程产生影响,提升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效果和质量。
(二)强化设备设施全周期管理,及时淘汰更新老旧设备
强化设备设施全周期管理、及时淘汰与更新老旧设备有助于促进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有序进行,提升项目的安全性,确保整体项目安全监控。在实际中,要基于全周期视角加强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中的设备管理,实现项目从采购到报废的全周期闭环式管控[2]。如在项目采购环节中,要严格把控质量关卡,严格选择符合行业安全标准、性能要求的设备,同时严格核查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质量证明和安全操作手册,防止采购环节出现安全隐患。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层面,需要由各个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详细、标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充分明确不同类型设备的巡检周期、维护保养内容以及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员。针对项目中的老旧设备,要及时进行安全评估,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核对设备使用年限、性能衰减情况以及安全风险情况等,对于安全风险过高、超期服役以及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换代,以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性。
(三)加大现场安全监管频次,优化应急处置流程与预案
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大现场安全监管频次,以此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和预案。首先,在现场监管层面要结合施工风险等级对于安全巡查进行适配性调整,如针对高空作业以及管道焊接等高危作业环节,要积极开展每日安全巡检,对于普通作业区域则要开展每日一巡 [3]。此外,在监管方式层面要积极引入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等方面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此来促进安全管理实现创新变革,及时发现施工区域的违规操作或者是设备异常等安全风险问题,有效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应急处置层面,要积极推动流程与预案的更新与完善,如结合油田地面基础建设项目常见的事故类型而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并且明确应急指挥临时小组的组成、各部门的应急处理责任、事故的上报流程以及应急救援步骤等,以确保在发生紧急事故阶段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提升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研究发现,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性,防止安全事故而造成项目进度停滞以及经济风险损失等。论文研究中所提出的“安全责任体系 + 设备全周期管理 + 高频次现场安全监管”综合性思路框架,有助于促进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强化项目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的安全系数,为项目的高质量竣工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将变得愈发普遍和全面,有望形成“
安全管理”综合性安全防控模式,后续的研究中也可以聚焦于数字化技术驱动建设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构建,以进一步强化油田地面基础建设安全管理精准度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 张 闯 . 油 田 地 面 基 础 建 设 安 全 管 理 现 状 [J]. 化 工 管理 ,2020(36):93-94
[2] 贺焱 , 杨鹏飞 , 张婧 . 油田地面建设安全环保管理的难点分析与对策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17):117-120.
[3] 马庆国 , 张明 .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现状及其管理重点[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1(1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