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唐成俊
华中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
高校党建工作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互联网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与便利的途径,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党员教育,宣传党的理论与政策。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工作体系,对党员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优化组织管理方式,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一、“互联网 ” 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必要性
“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1]。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拓宽党建工作的渠道和途径,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始终保持活力与效能。
二、“互联网+” 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全方位党建工作平台
在“互联网 + ”技术的帮助下,构建全方位的党建工作平台,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和功能规划,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开展、党费收缴、党员信息管理等核心环节进行梳理,确定各个环节的数字化需求,并据此确定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例如党员信息数据库,组织生活管理系统,学习教育资源库,党费缴纳线上通道等 [2]。在技术选择方面,要考虑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安全、稳定、可扩展性好的技术结构,保证平台可以满足大量的用户访问和数据处理的需要,并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现有的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角色(比如党组织负责人、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设定相应的操作权限和功能界面,简化操作过程,让用户能够更快地上手。平台建成后,需要对其功能、压力和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在推广应用阶段,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并对各级党组织成员开展操作培训,提高他们对平台各项功能的掌握。建立平台的使用反馈机制,定期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平台,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要强化平台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加密、访问控制等机制,避免党员信息泄漏、平台遭恶意攻击,保证党建工作信息的安全保密。
(二)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党员教育体系
应在教育内容上进行设计,根据高校党员的思想状况与成长需要,开发出理论学习课程、党史知识专题、先进典型事迹宣讲视频、时政热点解读文章等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线上教育资源。同时,要注重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形式上的创新,通过微课、动画、H5、直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在线上学习平台的建设上,将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统一的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对学习方案、课程推荐、在线测试、学习交流等功能进行设置,使党员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便捷化。建立网上学习的激励机制,把学习时间、考试成绩和参与讨论情况都纳入到对党员的评价体系中,以激励党员的学习热情。线下教育活动要与线上学习密切结合,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及党员反馈情况,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党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采取线上征集主题,报名参与,线下开展活动,在线上分享经验,交流经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连接。另外,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动态更新和管理,安排专人对网上教学内容进行检查、更新及维护,保证内容的准确、及时。定期对线下教育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并根据党员的反馈,适时调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使教育质量与效果持续得到提高。
(三)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党建工作动态管理与评估机制
要建立一个党建工作数据收集系统,确定数据收集的范围与指标,包括党员基本信息,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党员学习教育情况,党费收缴情况,党组织活动参与情况,党员违纪违规情况等。设计一种科学、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党建工作平台对在线学习时长、平台登录次数、组织生活线上参与情况等进行自动收集。对于线下组织生活参与人数、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线下数据,采用人工录入、扫码录入等方式纳入到数据收集系统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建立党建工作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对所收集到的党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报告,包括:分析党组织活动的频率,分析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分析党员参与活动的分布等 [4]。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如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有的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为给党建工作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党建工作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党建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对党组织凝聚力指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指数、党建工作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设置。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评价、动态监控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工作绩效,并定期形成评价报告,实现常态化、精准化的党建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优秀党组织、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形成“数据收集—分析评估—整改提升”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强化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把分析结果与党组织考核、党员评优、选拔任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党建工作管理与决策的支撑作用,使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综上,在“互联网 + ”背景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高校党建工作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员的特点与需要。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使“互联网 + 党建”的融合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高校党建工作能够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党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金华 .“双聘双辅双镶嵌”高校党建引领班级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J]. 党史博采 ,2023,(24):51-54.
[2] 李宏新 , 张国臣 .“元宇宙”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J]. 渤海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45(06):24-28.
[3] 张婉 .“元宇宙”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现状调查研究[J]. 华东科技 ,2023,(09):81-84.
[4] 于燕枝 , 余久华 . 高校“智慧党建”的遵循原则和创新路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38(04):88-92.
作者简介:唐成俊,男,1977 年9 月,湖北武汉,本科,研究方向:党务党史、老年人问题、高校后勤保障、文物建筑保护、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