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评估研究
章子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国形象在国际上的传播既关系到国家软实力,也直接关系到国际舆论环境和全球治理话语权。但目前的传播实践还存在着传播内容同质化、跨文化叙事能力不强、传播效果评价落后等诸多问题。深入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逻辑、建构符合国际受众感知特征的传播策略体系、对传播效果进行关键维度量化评估是打破传播困境的关键路径、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亲和力与感召力的核心路径。
一、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策略
(一)打造多语种短视频矩阵传播中国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国际传播、文化符号的有效传达应适配不同语言群体的接受习惯,多语种短视频矩阵的建设需要系统性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机制的支持,准确契合目标受众的语言偏好和文化认知特征,以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分层传递[1]。
具体作法是:(1)组建一支涵盖联合国官方语言和各大地区通用语言内容翻译和本地化队伍,并针对各语种受众的文化背景对内容呈现方式进行调整,例如汉语方言的短视频是针对东南亚观众融合本地节庆元素而制作的,阿拉伯语的内容是针对中东观众避开宗教敏感符号而制作的。(2)建设内容生产环节的文化符号数据库并按照历史传统、现代生活和自然景观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与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相结合,设计一个15-60 秒的模块化内容单元,每一个单元都专注于单一文化符号的核心特性,并制作多语言版本,例如书法艺术可以分解为笔法展示、墨材制作、作品应用等子主题。(3)构建分发层面上的多账号协同矩阵以维持主账号内容的一致性,地区子账号依据当地热点进行分发节奏的调整,并协同平台方打通文化符号主题流量入口,通过筛选具有高传播潜力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构建一个“核心符号 + 多语种演绎 + 区域化适配”的传播链条,使得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受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其在当代的价值。
(二)联合海外 KOL 开展中国科技成果体验直播
海外 KOL 科技成果体验式传播应制定标准化的合作流程和内容规范,并通过准确选择合作对象、设计体验环节和建构互动机制等措施来增强科技成果国际传播场景化和可信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KOL 分类数据库并根据专业背景,粉丝特征和内容风格对其进行标签化管理,优先选择具有理工科背景或者科技创作经历的创作者进行创作,依不同科技成果匹配搭配相应领域的 KOL, 比如航天成果邀请航空航天爱好者类别的KOL、5G 技术注重和数字科技测评类别的创作者的配合[2]。
体验环节的设计应打破实验室展示的限制,设置一个完整的流程并安排科研人员随行讲解,让 KOL 独立设计体验和问题,现场演示包括技术原理解读和操作演示等、互动问答和其他单元提供多语言字幕和术语对照表。在合作方面签订长期的协议,除一次直播外,还邀请 KOL 参加后续的迭代测试、定期公布后续内容、成立审核小组对直播脚本进行审核,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 KOL 个性表达的留存。借助“专业筛选加场景化体验,长效互动”的策略,希望海外的观众能够从KOL 的角度深入解中国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策划海外用户参与式中国乡村振兴话题挑战
中国乡村振兴的海外用户参与式传播采用话题挑战作为载体,构建“内容引导 -- 创作工具的提供 -- 互动激励”的体系,以激发海外用户的主动创作和传播热情。话题设计关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情景,例如特色农产品种植,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可感的生活情景,并推出多语种的话题指南,以厘清创作定位。
再者,建立素材共享平台为乡村实景视频片段和其他基础素材提供简单剪辑工具和特效模,板并提供格式和分辨率可供选择以适配地方平台以减少创作难度。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奖励体系,基本奖励为乡村特色产品礼盒、具有乡村体验之旅线上连线资质的进阶奖励、优秀作品收录海外传播素材库、注明创作者信息等。与海外社交平台联合推出的话题专属页面对用户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归类推荐。采用“场景化的主题 + 方便的创作工具 + 阶梯式的启发”的设计策略,鼓励海外用户积极参与,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二、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效果评估
(一)传播力评估
曝光量及阅读量: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曝光量、阅读量监控,可获知信息传播范围,高曝光量、高阅读量是指内容可触达到更多用户。比如部分中国城市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表的大型文化活动帖子,其曝光次数可达上百万,阅读次数亦十分可观 [3]。
分享和转发的次数是用户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和他们主动分享的意向的体现。在社交媒体中,用户觉得内容很值钱,很好玩或者很吸引自己,就主动把它与更多人共享。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共享与转发越频繁,表明其内容传播力就越大,比如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就会在国外社交媒体中得到大量共享与转发,国外网民点赞,让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影响力评估
粉丝增加数量: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量,是影响粉丝数量的主要标志之一。性格的偏好极大地决定传播效果的好坏,不断增长的粉丝数量也说明账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重视并接受。比如部分中国文旅部门官方账号就能够实现优质内容不断输出,进行有效交互等,粉丝人数节节攀高,他们发布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
用户之间的互动质量不仅体现在互动的数量上,其质量也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深入点评、激烈的讨论及用户对于内容的深入解读,均说明账号所发内容能引起用户思考与共鸣并影响其理念与感知。特别是在某些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话题上,境外用户将以更新颖的视角,各抒己见,并和其他用户展开深度沟通,也部分反映出中国形象传播对用户层面的影响。
三、结语
在全球传播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社交媒体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新兴领域,其策略的优化和效果的评估已经实现深度整合,既为立体化呈现中国形象提供技术路径,也为跨文化语境下认知共鸣架起桥梁。通过文化符号精准转译、科技叙事场景重构、公众参与等机制创新,既回应了国际传播中主体性与对话性的平衡命题,也能够增强国家形象传播系统性和效能感,继而在重构全球话语体系中巩固软实力根基,促进中国形象由“被认知”到“被认同”深层次转变提供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 韩瑞霞.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形象“ 元结构” 测量及“ 话题—平台—情感” 模型检验 [J]. 科学·经济·社会 ,2024,42(03):83- 94+2 .
[2] 黎锦 . 社交媒体使用对广西东盟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影响的调查报告 [D]. 广西大学 ,2024.
[3] 刘震 . 发挥短视频平台优势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J]. 对外传播 ,2023,(02):77-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