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功能与表现形式

作者

廖军华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引言:

社会变迁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刻塑造着群众文化的面貌与内涵。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技术的革新,社会结构的调整,价值观念的更新,共同构成了群众文化变迁的复杂背景, 群众文化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载体,而是承载着社会认同,文化传承,精神慰藉等多重功能的重要文化形态。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众文化功能的演进逻辑与表现形式的创新路径,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律与推动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群众文化时代概念的重构

社会变迁带来的深刻影响让传统群众文化概念有了根本性嬗变,其内涵边界在数字技术革命及全球化浪潮双重冲击下不断拓展并重新界定,原本局限于特定地域范围且以单向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活动形态,渐渐演化为跨越时空限制还具备多维互动属性的文化生态系统[1]。数字平台的兴起使普通民众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内容创造者,某些短视频平台上涌现的民间艺术创新作品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融入当代审美元素与技术手段,形成具有草根性且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表达方式。

2 社会变迁语境下群众文化的功能定位

在社会转型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之下,群众文化的功能属性从传统单一化娱乐消遣,朝着多维度价值承载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换,社会整合功能的凸显成为群众文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借助营造共同文化体验空间消解社会分化带来的隔阂与冲突,以此促进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理解与对话,文化教育功能在新时代语境当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2]。一些社区通过举办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既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又培养民众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慰藉功能在快节奏现代生活里显得格外珍贵,为承受各种压力的民众提供情感宣泄与心理调节重要的渠道,进而维护社会的心理健康与精神及谐。

3 社会变迁进程中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

社会不断变迁催生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手段更新换代方面,更在深层次反映出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模式根本性重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打破传统文化活动时空方面束缚,创造出虚实相互交融的全新文化空间,文化内容在继承传统精神内核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形成富有时代特色全新表达方式,参与主体多元化推动文化治理模式创新发展进程,为构建新时代文化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实践路径 。

4 线上线下融合的空间形态重塑

数字技术革命把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边界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泾渭分明的物理空间及虚拟空间逐渐消融为一体化的文化场域,这种融合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是构建全新文化体验模式,智能移动终端普及让文化参与者随时随地都能接入文化网络 [3]。某些文化机构开发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使观众参观历史遗迹能看到古代建筑原貌及历史场景的再现,极大丰富了文化体验的层次与深度,直播技术成熟应用打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特色文化活动实时传播到全球各地,观众在线互动为现场活动注入新活力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重新定义文化参与的时空概念与边界。

5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内容形式演进

群众文化内容在社会变迁里呈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及现代表达方式深度融合明显特征,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形式嫁接而是在保持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实现表达方式时代化的创新升华。传统戏曲艺术与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等当代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创造出保留古典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新型文化产品,成功吸引大量年轻受众关注与深度参与,民间故事与传说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助力下获得全新叙述方式与传播渠道,通过动画制作互动游戏等多元化形式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有效传承珍贵文化记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深刻认知与浓厚情感,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6 多元主体协同的参与模式变革

社会的不断变迁推动群众文化参与模式从单一主体主导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朝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方向发展,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不同行为主体在文化建设里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共同形成了分工明确且优势互补的协作网络。政府部门借助政策引导与资源配置为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及基础支撑,社会组织依靠其专业优势及灵活机制在文化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给文化产业注入了商业方面的活力。某些科技企业开发的文化传播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便捷参与渠道,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了文化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普通民众从以往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文化创造者及传播者,这种参与模式的变革极大激发了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与潜能。

结语

社会变迁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时代空间,推动其在概念重构与功能拓展与形式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群众文化已从传统的文艺活动载体转变为承载社会认同,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等多重使命的重要文化形态,其表现形式也在数字化浪潮中呈现出融合性,互动性, 生态性的显著特征, 面向未来,群众文化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坚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客观要求,通过理念创新与机制完善与实践探索,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与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程宏伟 . 群众文化创新的谋与进 [J]. 文化产业 ,2025,(20):34-36.

2. 胡静雅 . 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意义与实践路径探析 [J]. 文化月刊 ,2025,(04):108-110.

3. 刘太石 . 数字时代的中国青年文化变迁:趣味模式、社会区隔与平台化 [J]. 社会科学文摘 ,2025,(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