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考

作者

李晓军

衡南县交通运输局, 湖南 衡阳 421131

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有力促进了交通运输安全的健康运行。

一、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状可从以下维度综合分析:

1.监管体系运行现状。制度框架持续完善,新出台《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要求》等11 项标准,形成覆盖工程建设全流程的安全监管体系。动态响应机制强化,交通运输部已启动 38 次强降雨防御响应,建立预警"叫应"机制,实现"响应-巡查-管控"闭环管理。

2.重点领域监管实践。道路运输安全治理,全国范围内开展"零容忍"执法,查处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推广智能监控系统,完成 498 条严管路智能化改造,强制安装ADAS系统。水上交通安全管控,实施"红白喜事"双报备制度,落实海事六项禁令,整改缺陷船舶,建立应急搜救联动机制,通过气象预警平台实时发布航行风险提示。

3.现存挑战与短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足,部分运输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安全隐患自查整改不到位现象。基层监管能力待提升,县级交通部门面临专业人才短缺、隐患排查治理进度滞后等问题。

4.创新发展方向。智能化监管转型,构建安全应急调度平台,推广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强化防御性驾驶技术应用。社会协同机制建设,通过安全费用提取、公众举报奖励等经济手段,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方案与建议

1.如何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素质。要系统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并提升驾驶员素质,需构建"认知-技能-行为"三维培养体系,结合当前交通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创新安全教育模式,情景化教学改革,开发VR模拟驾驶系统,还原极端天气、突发故障等20 类高危场景,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风险认知。案例警示常态化,每月更新典型事故案例库,制作3D动画还原事故全过程,重点分析疲劳驾驶、超速等行为的致命后果。(2)强化技能培训体系,防御性驾驶实训,推行"3 ⋅+2+1 "训练法(3小时理论+2 小时模拟器 +1 小时实操),重点培养预判性驾驶习惯。应急处置专项训练,针对爆胎、刹车失灵等8 类突发状况开展季度演练,要求驾驶员掌握"冷静-减速-避险"标准化处置流程。(3)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分级考核制度,建立驾驶员安全档案,实施"理论+实操+行为"三维评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智能监管辅助,推广车载AI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分心驾驶、疲劳状态等行为,自动触发语音纠正和后台预警。(4)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求运输企业设立安全总监岗位,按营业额1.5% 提取安全教育经费,实行"一车一档"动态管理。家庭社会联动监督,开发家属监督APP,开通违规行为举报通道,建立"企业-家庭-交警"三方共管机制。

2.如何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安全检查机制。根据国内外先进实践和最新政策规范,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安全检查机制需要从制度设计、技术应用、评估改进等多维度系统推进。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1)制度体系构建,标准化检查流程,风险分级管控:参考汕尾市"一图一牌五清单"模式,按"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绘制风险分布图,标注 7 类以上风险点。清单化管理:制定《交通运输涉企行政检查标准》,明确检查项目、频次和标准,解决基层"查什么、怎么查"的难题。闭环机制:建立"检查-整改-复查"工作闭环,如永州市质安站要求问题整改率 100% ,并开展"回头看"复查。(2)责任落实机制,企业主体责任:推行安全承诺制,要求企业按营业额 1.5% 提取安全教育经费,实行"一车一档"动态管理。部门协同监管:联合多部门组建专项检查组,完成企业全面"体检",整改隐患 167 条。信用惩戒体系:建立"轻微-一般-严重"三级失信分类,对 2.48万家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2)技术赋能体系,智能检测技术应用,物联网传感,桥梁应力、边坡位移实时监测,毫米级形变监测精度;无人机+AI,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巡检,识别 20 类隐患,准确率 90% ,效率提升 30% ;公交车载AI,城市道路病害检测,全市超万辆公交变身"移动扫描仪"。动态监控系统,"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智能监管系统Q1完成风险误报抽查 3340 次,精准识别误报2534 次;公交智能监管平台使超速行为下降75% ,事故率降低 60% ;为外包车辆安装车载监控,实现轨迹定位、行为监测等四大功能。(3)评估与改进机制,量化评估指标,安全类:事故频率、隐患整改率(要求 100%) 、监控系统使用率;质量类:货损率、准时送达率、服务投诉率;效率类:车辆实载率、吨位利用率、百吨公里能耗。持续改进措施,问题溯源:建立隐患台账推动闭环整改,开展"查隐患、严整改、保安全"专项行动;能力建设:实施三级培训体系,某县覆盖 200余人次,特种作业持证率达 100% ;科技赋能:运用智能安检、大数据分析提升监管效能,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3.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监管体系,以下是关键应用场景和技术方案:(1)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AI视频分析技术,通过 4K超清摄像头和AI行为识别系统,可检测 0.3 秒级手持动作,实现违规行为实时预警。杭甬高速采用该系统使事故响应时间缩短至 30 秒内。动态风险监测,桥梁应力监测系统实现毫米级形变检测,配合无人机+AI巡检可识别 20 类路面病害,准确率达 90% 。(2)大数据决策支持,交通态势研判,基于GIS和卫星定位数据,构建数字孪生交通模型,实现流量预测与信号优化。杭州市应用后高峰通行效率提升 3.1% 。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历史事故数据训练AI算法,可提前72 小时预警事故高发路段,准确率达 85% 以上。(3)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新中大i8 系统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某跨海大桥项目通过BIM集成缩短设计变更响应时间 40% 。电子执法系统,采用声波定位技术的电子警察可精确还原违法过程,2025 年新规新增违章处理滞纳金最高达罚款本金的 100% 。(4)新兴技术融合应用,车路协同系统,基于 5G的V2X技术实现车辆与基础设施实时通信,正在全国 498 条严管路试点。智能巡检装备,智慧灯杆集成无人机巡检槽,可自动起飞采集城市交通数据,实现空天地协同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制度标准化-技术智能化-评估科学化"三维体系,结合法律威慑与信用激励,可系统提升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水平。建议优先在危险品运输、跨省货运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逐步形成可复制的监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东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行业监管之思考[D].山东大学,2022.

[2] 田恒 . 道路 运输 行业 安全 监管 体系 问题 分析 及对 策[J]. 交通 企业 管理,2022,34(02):38-41.

[2]奚鸣至.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4]折鸣.关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考[D].同济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