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应急处理策略

作者

黄明

成都体育学院 610000

引言:

高校体育课是培养大学生体质、释放身心潜能的重要平台,运动损伤问题一直伴随左右,从轻微的皮肤擦伤到严重的骨骼损伤。这些伤害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程,给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小的麻烦。拿成都体育学院的教学实例来说,它很好地体现出了运动损伤防控的意义,创建起系统的运动损伤防范体系,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这是保证体育课堂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支柱。

1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应急处理策略的意义

(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创建起完备的运动损伤防范体系,是削减意外危险的主要路径,也是保证学生身体机能正常运行,营造出安全的运动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锻炼当中。既可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做到身心协调成长,从而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塑造牢固根基[1]。

(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可以营造出安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专心致志,这有益于教师按照预定计划传授运动技能。而且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全面改善体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2]。

(三)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唯有保证学生运动安全,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以安全为依托的体育文化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于推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有着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2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策略

(一)强化安全教育理论与案例

通过持续的刺激 - 反应强化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运动安全行为模式。在体育教学期间,要全面传授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而且联系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进而提升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成都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当中,篮球专项教学应当把运动损伤预防当作核心内容。在正式开展技能训练之前,教师要细致地剖析教材相关部分,深入探究篮球运动里常常出现的损伤类型,比如踝关节扭伤,手指挫伤等等,然后利用教学视频来表现正确的热身手段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在演示运球,传球,投篮这些基本技术动作的时候,也要着重体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要求,研究数据显示,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极大地缩减了学生由于技术失误造成的运动伤害危险,这很有力地显示了安全教育在改善运动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意义[3]。

(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理论与案例分析

在真实情境里做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系统形成知识体系并改进动手能力。就体育教师应急处理能力而言,采用模仿运动伤害现场的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帮助他们把握有关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从而加深对关键原理的认知及其迁移应用水平。

针对《运动急救》这门课程师资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展开培训项目。在培训期间,依靠教材里有关骨折急救的部分章节,安排并开展起类似模拟足球比赛时出现小腿骨折之类的模拟演练活动,而且要求参训教师分成小组进行救护技能的实际操作练习。按照教材指定的固定与转运步骤严格执行,专业医护人员全程指导,及时察觉并修正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导向型教学方法,参训教师不但切实把握了应急处置的主要要素,而且在日后教学当中妥善应对突发运动伤害事件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从而使得突发事件的应对变得更为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案例

学生群体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特征,认知能力,运动技能基础以及兴趣倾向等各方面都包含在内。体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个体差异来设计分层化教学方案,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又能明显改善教学成果,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在武术课教学中,把《武术》教材当作基本参照,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展开分层分类教学。针对那些技术根基深厚且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初级剑术单元的时候,可以适度加大动作难度,增多组合训练;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或者协调性不佳的学生,则要削减技术难度,着重巩固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练习。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又能有效地削减由于教学目的不符而引发的运动伤害。

结论

高校体育课程里的运动损伤防控与应急处置属于一种整体性工程,它的结果关联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与课程品质的好坏,考虑到当下的安全教育未达到广泛覆盖,急救知识匮乏,没有针对个体展开特别教学,校园里设施老化等等问题,我从理论视角提出如下的改良建议:加强关于安全观念方面的教育培养,改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开展分而治之式的区别对待式教学,并对场地资源实施配置的改善工作,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上面所给出的计划具备可行性,向前展望,成都体育学院或者更多的高教机构应该始终重视这个方向上的工作,不断地去优化处理方法并创建出一种更适合于大家的运动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发龙 , 山婷 , 张欢 , 等 . 运动训练对慢性低氧雄性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OL].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1-7[2025-06-07].

[2] 陈攀攀 . 体育器材在运动训练中的科学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10):138-140.

[3] 李成玥 .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特征及应对策略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5,33(04):180-18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