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边疆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李瑞红
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 677704
一、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边疆立德树人是国家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边疆大部分属于农村地区,可以说没有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的发展就没有边疆教育的发展。没有边疆农村思政教育的发展就难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思政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边疆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推手
青少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思政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向来都很重视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成败是自身的发展的关键 , 也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目标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我国中小学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云南的边疆教育水平在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强大助力下有了历史性的跨越。但边疆农村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如自然环境阻隔、交通水平限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边疆民族文化多元特殊性、邻国冲突冲击等因素,导致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边疆农村地区中小学在办学环境、办学条件、生源基础上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还是有所滞后,可以借助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契机,通过思政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不同地区同一思政课,在共享共浴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助力边疆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2022 年 11 月 10 日教育部印发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健全大思政课体系及其评价机制,”,这无疑是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宝贵契机。
三、思政教育是铸牢边疆农村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边疆稳定的基石
思政课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在边境地区农村中学进行思政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首先,思政教育是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工程。思政课通过讲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英雄等内容,让处于边疆农村的中小学生在与邻国的比较重,深刻认知和领会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脉络,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讲授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与挑战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力量。课结合当前缅北民族认同及缅北冲突的时事热点与中国民族政策进行比较来树立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其次,思政教育是维护边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融的基础性长效机制。云南边疆农村地区各民族呈杂居状态,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文化基础和思想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个民族应该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为了实现各个民族的友好联系和发展,思政教育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思想多元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政策。这样不仅够有效地完善边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思想问题 , 还能够促进各个民族的团结和睦,对实现边疆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和富强。中小学学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个关键节点,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育,才能让边境地区的中小学生们深刻领悟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最后,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筑牢边境安全的重要保障。边境安全是边境社会稳定的关键,边疆社会稳定是边境安全的重要目标。边境地区中小学要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们深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农村学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凝聚力和向心力,自觉把使命和责任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激昂斗志、踔厉奋发,对边疆社会稳定与边境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重大的意义。
四、思政教育是维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边疆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发展边缘化问题中心化的趋势,如:离婚率居高不下、手机成瘾、留守儿童、电信诈骗频发等现象……中学生面临的来自于学习、家庭、社会、网络等方面的压力和诱惑越来越大,初中生又是心理发展的叛逆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边疆农村文化氛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水平无疑是有限的,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多苍白无力,基于这种现状,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成为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发展其健康的个性和品格,同时防患于未然,使其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和问题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 年《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到 2025 年构建起高质量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体系化工程,没有边疆农村中学思政教育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体系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不平衡的,边疆农村中学要依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抓好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要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实践思政课教学资源融通,建立共享共用的机制。着力推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衔接沟通、协商合作、共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建构高质量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育体系 。
加强边疆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需求,是铸牢边疆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边疆与内地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筑牢边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科教新报;2022-11-16( 版次 :03 版 ) 报纸
[2]抓好边境地区中小学师生爱国主义教育 李学文 , 黄湘雲;《社会主义论坛》;2021-12-05 期刊
[3]办好思政课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羊城晚报;2023-09-22( 版次 :A07版 ) 报纸
[4]奏响新时代思政教育“最强音” 史天慧;《青春期健康》;2023-01-01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