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董亚凤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在当今教育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使命。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任,更在学生德育塑造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然而,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常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难以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如何构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将物理知识教学与德育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深入探讨通过融合三维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实验等多种策略,实现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实践能力提升与品德修养发展上的协同共进,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立德树人” 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物理学科蕴含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以及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德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这种教学现状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探索初中物理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接下来,本文将围绕如何有效整合物理教学与德育内容展开研究,旨在挖掘物理学科的德育价值,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发展与品德塑造的多重收获。

一、融合三维目标,实现德育与物理知识传授深度交织

在教育教学的演进历程中,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愈发强调学科知识与育人价值的统一,而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统一的关键路径。从物理学科特性来看,其蕴含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以及对世界客观规律的认知,天然具备丰富的德育土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抽象提炼、物理规律的推导验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方法指导中,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塑造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情感激发上,以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纽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深度交织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德育与知识教学割裂的局面,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品德塑造,实现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的同频共振,真正达成 “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1】。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的课堂上,当讲解 “水的三态变化” 时,教师没有局限于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的条件和现象。在带领学生观察冰融化、水沸腾等实验后,教师引入全球水资源分布的卫星图像与数据资料,向学生展示地球上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2.53%,且大部分以冰川形式存在,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严峻现实。同时,结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的实际案例,如西北地区因水资源匮乏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珍贵。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并共同探讨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有的学生提出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建议,有的学生还想到通过科技创新改进节水器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更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将物理知识学习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

二、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德育与物理学习体验有机融合

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来看,真实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习更具意义与深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与他人互动及自身经验主动建构的。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前沿科技成果相连接,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探究欲望。例如模拟智能家居中的物理原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转化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还能深刻体会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将德育价值自然融入知识探究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说教式德育的局限,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从而实现德育与物理学习体验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 电功》的课堂上,教师以 “家庭用电管家” 为主题创设情境,首先展示某家庭一个月的电费账单,引导学生观察电费金额、用电量等数据,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月电费比上个月高?不同电器的用电成本如何计算?”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电器说明书、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获取家中常用电器的功率信息,利用电能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电器的耗电量及电费占比。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全球能源危机的现状,如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以及过度用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有的提出更换节能灯泡、及时关闭待机电器等节能措施,有的还想到利用太阳能板等新能源设备降低家庭用电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电能、电功的计算方法,更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深刻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主动树立起绿色生活、节约能源的意识,真正实现了德育与物理学习体验的有机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德育一体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非凡。通过融合三维目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能自然地接受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关联,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探究实验则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育了团队协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些教学策略相互配合,构建起了一个全面且立体的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当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未来,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深入研究初中物理德育一体化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让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王成杰.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元素的融入[J].学园,2024,17(07):44-46.

[2]潘承利.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4,(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