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

作者

雷国蓉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甘肃 白银 730600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身处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中,体育锻炼成为学生舒缓压力、强健体魄的关键渠道,但现实情况是,受学业负担影响,不少学生对体育锻炼持忽视甚至排斥态度。体育教师必须探索和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能训练的价值所在,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创新

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深远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目前,教师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高中生的体能状况普遍不尽如人意,诸如耐力不济、力量不足、对锻炼缺乏兴趣等问题屡见不鲜。在立德树人这一宏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将科学原理与创新理念有机结合,并贯穿于体能训练之中,对于推进教育革新、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以及达成教学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体能训练趣味化

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一直是教师们深入探究的课题,传统体能训练模式常因其单一乏味的内容而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影响整体训练成效。为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尝试引入创新教学理念——体能训练趣味化,通过融入多样化、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元素,将原本枯燥的教学任务转化为兼具技术性与体能性的练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体能的提升。

以“运球跑”这一创新活动为例,教师巧妙将短跑训练与篮球运球技巧相结合,构思出一项既能锻炼学生速度又能提升其协调性的趣味训练项目。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进行短跑,并在到达终点时完成投篮动作,这一独特的设计为体能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篮球运球与投篮的技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短跑速度与身体协调性。实施该活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详细阐述了运球跑的规则要点与技巧方法,并亲自进行了示范演示。随后组织学生逐一进行尝试,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与及时反馈,经过几番轮回的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运球跑的节奏与技巧,开始真正享受这项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适时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通过缩短完成时间、增加挑战难度等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面对新的挑战,学生纷纷展现出强烈的斗志与积极的参与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训练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表现水平,这一过程中,教师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体能状况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奔跑速度更加迅捷、身体协调性更为出色,篮球运球与投篮的稳定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基于锻炼计划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对于高中学生体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不仅是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也是体能模块教学的根本所在。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体能模块的“内容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精心选择、巧妙设计且持续优化体能锻炼计划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科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不可或缺,能有效确保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学生体能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创新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组织学生聆听由资深专家主讲的体能训练专题讲座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尝试,可让学生领略到了科学、专业的体能训练方法的魅力,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与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科学锻炼意识。这一举措的深远影响在于,使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保持高效的体能训练状态。教师在设计训练方法时展现出了高超教学艺术,巧妙将重复、间歇、连续、变换、巡回等锻炼方法与具体运动技能融为一体,打造出既实用又富有挑战性的体能训练方案。以篮球课为例,教师精心策划了一套融合间歇与变换训练的综合体能训练计划,这套计划中,学生需在高强度运球与投篮后进行短暂休息,紧接着投入防守步伐或篮板球争夺等不同的训练环节中[1]。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体能训练的需求和期望具有独特性,体育教师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能训练时,必须深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时反馈,采用既科学又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更有效地达成体能训练目标,教师应明确训练的具体方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训练活动。以“柔韧”训练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广受欢迎的“刘畊宏健身操”,这一时尚元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作为柔韧训练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主编排健身操动作,既能营造活跃的训练氛围,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如动作规范性、节奏把握和平衡能力等,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精准化的教学调整能够确保学生在跳操过程中充分锻炼到目标肌肉群,将训练强度控制在个人可承受范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2]。

结束语:

总之,鉴于高中生学业压力大、运动机会少的现状,新课标为学校体育教育设定了更高标准,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课程,更是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的核心环节。为达成此目标,体育教师必须持续革新体能训练方法,运用科学策略来加大训练强度,打造学生坚实的身体基础。这既体现了对学生健康的深切关怀,也为其未来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石。

参考文献:

[1]苏永佳,叶丰.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考生的体能训练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1(01):81-82.

[2]孟丽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