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
郑伟
福建商贸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但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给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种新型的专业发展模式,为中职班主任提供了交流、合作与成长的平台,通过智慧共享与协同育人,能够提升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分析其运行机制和实践策略,为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室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理论基础
(一)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源于生物学,强调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育领域,共生理论可以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将班主任视为一个共生单元,通过建立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关系,实现育人智慧的共生与共享。在班主任工作室中,班主任们可以分享育人经验、交流教育方法,共同解决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整个工作室的育人水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社会互动性。在中职班主任工作室中,班主任们通过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建构育人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班主任个人的专业成长,还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动整个工作室的发展。
(三)协同育人理论
协同育人理论强调教育过程中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等。中职班主任工作室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可以与其他部门和社会机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通过班主任工作室的桥梁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中职班主任工作室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与育人需求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但同时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律能力较差等问题。他们面临着学业、职业和人生的多重选择,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明显,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技能要求,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现状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班主任工作室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一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深入,智慧共享机制不完善;此外,班主任工作室与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健全,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三)育人智慧共生实践面临的挑战
在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班主任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另一方面,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智慧共享的效果。此外,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也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四、中职班主任工作室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策略
(一)完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室组织架构是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基础。工作室可以设立领衔人、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等不同层次,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领衔人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规划和指导,核心成员协助领衔人开展工作,一般成员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通过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室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智慧共享
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是促进班主任之间智慧共享的关键。工作室可以定期组织研讨会、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让班主任们分享育人经验和教育故事。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 群、论坛等,方便班主任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还可以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室进行合作与交流,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三)开展专题研究,提升育人能力
针对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班主任工作室可以开展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育人策略和方法,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鼓励班主任们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攻克难题。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育人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
(四)强化实践指导,推动协同育人
班主任工作室要加强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指导,建立导师制度,为年轻班主任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导师可以定期与年轻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此外,工作室还要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机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
(五)建立评价机制,激励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激励班主任积极参与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重要保障。工作室可以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度、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成员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激励班主任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工作室的工作策略和活动形式,促进工作室的持续发展。
五、中职班主任工作室育人智慧共生实践的成效与展望
(一)实践成效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主任们的育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工作室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团队文化。同时,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整合了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未来展望
未来,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班主任工作室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渠道,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家庭、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育人网络。此外,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职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智慧共生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专题研究、强化实践指导和建立评价机制等策略,可以实现班主任之间育人智慧的共生与共享,提升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易云霞 , 刘穿峡 . 以教育家精神赋能中职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4, (21): 49- 52.
[2] 岑子彬 . 基于名班主任工作室模式的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路径研究 [J]. 教师 , 2023, (32): 96- 98.
作者简介:郑伟,男,1981 年 8 月 10 号,莆田仙游,本科,中职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体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