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文化馆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分析
永青白姆
西藏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政府团结街道办事处 西藏 那曲市 85400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文化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不仅促进了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也对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推动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推广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使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突破了传统场馆的限制,走向更为开放的公共空间,惠及更广泛的群众。然而,文化馆在推进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基层文化馆发展促使群众对文化创新需求激增。因此,文化馆有必要结合基层文化馆的时代背景,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1 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1.1 群众性
群众文化活动以基层民众为核心参与者,强调活动组织的开放性,使广大居民在文化活动中成为内容的建构者。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其表达方式高度贴合本地居民的文化习惯,实现文化表达的主体转化。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横向联动与纵向延伸的组织模式,以社区社团等多样路径形成协同运行的自主模式,能够快速响应民众需求,具备情感链接功能,使文化表达方式与社会语境相互融合。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单向性,使文化活动更具现实针对性,强调过程性参与,从而产生以群众为中心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扩展。
1.2 广泛性
文化馆以多渠道资源调配实现活动在城乡之间的纵横联动,使文化服务延伸至社区广场、公共场馆等多元环境,构建以文化馆为中心、以基层单位为依托的多层次覆盖网络。群众文化活动贯穿日常文化生活各个阶段,形成持续性推进的运作机制。其受众结构多元,不设准入门槛,能够扩大文化接触面,使不同社会角色均能在参与中实现文化体验。群众文化活动还具备较强的渗透力,能够通过内容整合保持高度的现实关联性,使文化馆在服务配置中强化弹性调整机制,以分布式组织方式使活动布局更具延展性,从而保证文化资源实现均衡分布。
2 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策略
2.1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基层文化馆资源供给的丰富性、均衡性,直接决定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只有对资源配置全面优化,形成多元供给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效能。具体来说,基层文化馆应突破行政限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社会力量,保证文化资源整合的高效性和投放的精准性。同时,基层文化馆应创建资源共享平台,促使文化资源由碎片化转变为系统化,进而形成广泛覆盖、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供给网络体系。以某市的文化馆的实践为例,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的赋能下,成功创建特色鲜明的多元供给体系。其一,文化馆联手文化旅游局、财政局共同创设专项文化发展基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场馆升级、活动策划、人才培养,使服务网络逐步渗透到多个分馆和服务点内部,以全域覆盖公共文化资源。其二,文化馆激励民间文体团体、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活动策划和执行活动中,培育出多支基层文艺队伍。实践证明,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后,基层文化馆每一年都开展超过 3000 场次的群众文化活动,覆盖上百万群众,特别是“良渚文化节、运河庙会”等品牌活动,已经在此区域成为全新的名片,既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彰显资源配置优化、多元供给体系创建的赋能价值。
2.2 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
文化馆结合时代热点和本地历史元素,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围绕“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在赤坎老街开展系列文旅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潮起来”,满足广大游客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新需求。例如,在正月初一至初七期间,文化馆在老街大昌商铺举办“过大年睇大戏”活动,组织本土优秀曲艺团队轮番上演粤剧、雷剧中的经典曲目,经典戏剧精彩不断,让广大戏迷和游客在过足戏瘾、感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大力弘扬了本地传统文化,也极大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品质和影响力。
2.3 深化人才培育,增强专业服务质量
基层文化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活动的创意水平、组织效率、服务效果,只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才能大幅提升活动策划和执行水平。一是实施系统化培训、实践锻炼、激励机制等措施,尽最大努力提升文化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吸引社会专业人才和群众文化骨干,组织专职人员、志愿者、社会力量,成立复合型人才队伍,保证人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三是秉持人才培育服务理念,深化文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彰显全新动能。基层文化馆推出“文化导师计划”,邀请当地评弹、苏绣、昆曲等领域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角色,定期进行技艺传授和活动指导;文化馆和大学艺术学院、工艺美院等高校达成长期合作机制,一同创建实习基地,吸引大量大学生亲身参与文化活动策划和执行环节。最后,基层文化馆带领群众文艺骨干参与“社区文化带头人”选拔项目,筛选出拥有文艺特长的居民,鼓励其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活动,逐渐成立完整的社区文艺团队,最大程度上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性、影响力。
2.4 完善服务设施与提升服务质量
文化馆着力完善服务设施与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体系。一方面,积极与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紧密联动,充分发挥平急转换、党员“双报到”、街道“大工委”等机制的作用,在老街设置志愿服务区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卫生医疗、活动组织、环保宣传等专业优势,分类开展行业特色服务;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戴上工作牌、站好责任岗、守护在街头巷尾,为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全域贴心志愿服务,热情回应游客咨询,保障景区景点安全、文明、有序,以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绘就了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场地布局、完善设施配置、提升环境舒适度与便捷服务水平,并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与管理,从硬件与软件双维度优化游客体验。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为后续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基层文化馆发展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文化馆亟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强化群文品牌建设、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等举措,切实保障文化发展成果并持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创作理念,着力打造更多文艺精品,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通过深度推进群文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影响力,最终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杨秀洋 .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探析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05):74-76.
[2] 郑轶梅 . 新时代基层文化馆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策略探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23):91-93.
[3] 刘建英. 基层文化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的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 ,2024,(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