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优化路径探析
翟春旭
长春工程学院 130000
一、“三全育人”与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的内涵及意义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全员育人就是说高校所有教职工都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一起形成育人的力量;全过程育人要求把思政教育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全方位育人则注重整合各种育人资源,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是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辅导员和学校其他部门、教师、学生等之间形成的相互配合、一起工作的制度和方式。构建这一机制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打破思政工作中的部门隔阂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的合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专业性和实际效果,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当前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理念滞后,全员育人意识不足
部分高校教职工对“三全育人”理念认识不够,觉得思政工作只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事,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等在工作中常常忽略育人职责,没有把思政教育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导致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只能“一个人战斗”,很难形成育人的合力。
(二)协同制度缺失,全过程衔接不畅
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制度,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思政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全过程育人很难真正落实。例如,在学生入学阶段的适应性教育、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毕业阶段的就业指导等环节,思政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出现了育人断档的情况。
(三)协同平台匮乏,全方位覆盖不足
高校在思政工作协同平台建设方面有很多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等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很难实现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中,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环境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全方位育人的覆盖范围有限。
(四)协同队伍建设薄弱,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队伍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协同管理人才和跨学科的思政教育人才;另一方面,队伍的专业素养需要提高,很多辅导员和协同人员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协同工作的技能方法,不能适应“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工作协同机制的要求。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也影响了协同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优化路径
(一)更新协同理念,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高校要加强对“三全育人”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树立“育人无小事,人人都要育人”的观念。例如,某高校定期邀请思政教育专家来校开展“三全育人”专题讲座,组织教职工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让教职工对全员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辅导员要主动转变观念,增强协同意识,积极和其他部门及人员沟通协作,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健全育人责任体系,把思政工作纳入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育人职责,确保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二)完善协同制度,保障全过程衔接
建立健全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形成科学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制定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思政工作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思政工作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例如,某高校制定了《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务处、学工部、各院系等部门在思政工作中的职责,规定了在学生不同培养阶段各部门的协作流程。在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学校建立了辅导员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践情况。完善协同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和人员的协同育人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各主体积极参与协同育人。
(三)搭建协同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
加强思政工作协同平台建设,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让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等之间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和高效沟通。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各主体开展交流活动,分享育人经验和资源,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例如,某高校搭建了思政工作协同信息平台,辅导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特殊情况,专业课教师可以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行政人员可以分享学校的相关政策和活动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学校还每月组织一次思政工作协同交流会,让各主体交流育人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拓展思政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实现全方位育人的覆盖。
(四)加强协同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优化协同队伍结构,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协同管理人才和跨学科的思政教育人才,充实协同队伍力量。加强对协同队伍的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辅导员和协同人员参加思政教育理论、协同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例如,某高校通过招聘引进了具有管理学和思政教育双背景的协同管理人才,同时鼓励辅导员攻读跨学科硕士、博士学位,优化了队伍结构。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辅导员参加协同工作技能培训,邀请有经验的协同工作者分享案例和方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正确方向。
结论
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优化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通过更新协同理念、完善协同制度、搭建协同平台、加强协同队伍建设等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辅导员思政工作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衔接、全方位覆盖的思政工作格局。这不仅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协同机制,适应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芹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领域工作责任制的实践探索 [N]. 鹰潭日报 ,2025-07-16(002).
[2] 史劲 .“三全育人”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立体育人研究 [J].大学 ,2025,(19):120-123.
[3] 李影 .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J]. 科教文汇 ,2025,(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