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当代价值追求
许天娇 郑姗姗
吉林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一、教育公平的提出
教育公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 可见,教育公平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公平”,虽然这种“机会公平”带有阶级局限性,受当时历史条件制约,但体现出其超越时代的先进性。近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培育高素质的工人,公立教育不断发展,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大学者和教育学家提出,教育需要民主化和全民化,其中教育民主化中就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相关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教育公平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
(一)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机会公平指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受性别、民族、地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这意味着所有适龄儿童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享有平等的升学和发展机会。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总支出中占比逐年增加,为教育公平事业作出巨大努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机会公平对于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指在教学过程中,社会成员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得到公平对待,并享有平等的学习资源和支持。[2] 这包括教师的公平对待、课程设置的公平性、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对不同学习需求学生的个性化支持。当前,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地区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教育资源存在差别。教育过程的公平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引进提高地区师资力量的有力后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三)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指教育结果的差异应该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而不是其他非教育因素。这意味着在同等努力程度下,不同背景的学生应该有相近的学习成果。当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结果公平并不意味着结果完全相同,而是强调教育结果的差异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这种差异不应该由社会不公所导致。教育结果的公平任重而道远,尽可能地缩小学生因家庭经济转换造成的教育结果差异,尽量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特征因材施教,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育公平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与教育公平是相互联系、依赖、贯通的。[3] 教育公平确保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看待问题,学习间接经验,从而快速获得知识积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其公平性直接关乎受教育者能否获得公平竞争的起点和同等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公平可以使得教育资源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流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推进教育公平能够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通过受教育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个人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二)有利于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当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教育资源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相关问题。推进教育公平能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得欠发达地区获得更多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往往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缺少优质的师资,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可以通过政策性的补偿将更多更优质的人才吸引到欠发达地区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口帮扶可以以物质资料的方式更新和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教学设备,使得欠发达地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帮助,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育公平是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缺乏公平的教育难言教育之“强”。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效能。[4]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高技能的劳动者。教育公平能够打破地域、阶层等限制,让更多人接受优质教育,开发自身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5] 因此,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2. 陈艺琼 . 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J]. 山西青年 ,2023,(18):1-4.
3. 夏文斌 , 郑昌平 . 共同富裕视角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J]. 国际商务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02):1-9.
4. 陈宝生 .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 [J]. 旗帜 ,2020(12):8-10.
5.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112.
作者简介:许天娇(1996—),女,汉族,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姗姗(2001—),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