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
李燕玉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中心小学 272300
引言
在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构建真实、具体、鲜活的学习环境,以此推动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运用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氛围能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为优质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获得情感反馈,这些都是小学生最注重的感官体验。信息技术作为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创新性科学技术,其可以通过自身庞大的系统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让数学知识以符合他们认知兴趣的方式呈现,并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吸引力和体验感的学习氛围,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1.2 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
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数学知识是以抽象、逻辑为基础的学科,虽然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知识教育,但对于心智尚处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学习难度大的情况.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想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学知识,就要通过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让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呈现,以此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在这种教学需求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还能让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降低知识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2 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智能分析,了解学情
学情剖析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步骤,对教学目标的设定、策略的制定和内容的挑选至关重要,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是实施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先决条件。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课前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通过线上 APP 或智能教学平台,全面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态,并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确立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人教智能教辅”等智能平台中的“学情分析”功能,轻松获取学生的学情数据。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通过 APP 或智慧平台提供的真实数据,从解题数量、错误题目的数量以及学习时长等角度,判断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进而推断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常见错误。为了准确识别学生的知识盲点,教师需对学生的错误题目进行细致分析,以此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前分析学生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个课节的错误情况,检验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和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律的掌握情况。
2.2 通过信息技术点燃学习积极性
教师需革新传统课堂氛围,构建以学生为核心,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热情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能够自发地投身于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分析中,信息技术正是激发这种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塑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关键途径。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构建一个全面信息化的教学体系,确保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涵和形式,并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更为有趣的学习平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包含与下节课基础知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新授课的知识要点,做好预习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小组协作、互动教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3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众多适用于小学生的应用程序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这些程序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提升学生的归纳、演绎、逻辑分析、创新实践等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核心素质的体现,也是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路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它们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推箱子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深思熟虑每一步的后果,因为一旦箱子被推至特定位置,就无法回撤。这种游戏要求学生自主规划动作顺序,对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裨益。此外,数独、算 24、俄罗斯方块等游戏,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可在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或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总体来看,数学思维较为抽象,而信息技术以其直观、趣味、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4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思维导图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师迅速引入课程内容,并帮助学生直观把握学习目标。尤其在单元复习阶段,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制作出更加丰富、直观、富有创意的思维导图,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使用 MindMeister、XMind 等专业思维导图软件,教师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化思维导图,确保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关键点,跟上教学进度。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据单元核心知识,将思维导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涵盖乘除与加减的混合算式,通过乘加乘减和除加除减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第二部分则专注于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通过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这类题目需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单元重点,适应课堂教学节奏。
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积极探寻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策略,可以提高课前导入、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芬芳 .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J]. 亚太教育,2023(22):71-73.
[2] 胡善飞 .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华夏教师,2023(2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