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叶俊青

重庆市合川区花果小学

引言

近年来,教师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普及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和家中度过,这给家校合作创建了基础条件。同时,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高效地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凸显出实施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主要作用

(一)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

如果学生本身就对数学学科缺少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往往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早就习以为常,开展家校合作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在家中,家长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比如在菜市场买菜时,就可以锻炼学生对整数、小数的认识。这样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做好知识应用和巩固

通过家校合作教育,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能够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加优良的条件,让他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家长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数学科目中的薄弱之处,和教师联合共同开展强化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展开高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能力教育,这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助力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家校合作更加注重教学中的效果反馈。针对学生所做出的学习效果评价,能够让他们非常清晰直接地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段完成和提交作业;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有效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的兴趣激发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他们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触、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思考和实践。能够看出,对数学更感兴趣的学生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数学成绩。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教育活动进行优化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喜好。同时,教学方式的变化也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洁易懂,显著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比如在《0~9 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偏弱,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问题。如果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使用了粉笔、小木棒等简单教具,让学生认识了加减法的本质和内涵。在家中,家长则可以通过常见的“吃苹果”等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应用这部分知识,教师和家长就应给予适当鼓励。

(二)用互联网强化教育效果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互联网技术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便捷的沟通互动渠道,也是家校合作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教学平台,将微课视频、PPT、课件以及搜集到的优质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下载并让学生自行观看、练习。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学生的课后练习上传到平台中,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家长教育恰当的教育指导。这样实现了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校联合,共同推动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借助实验优化家校合作

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都不够丰富,虽然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体现,但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对于这一情况,不妨借助实验来优化家校合作的效果,主要还是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中,特殊图形面积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他们往往很难借助常规手段推导出这类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使用硬纸板通过“割补法”自行探索计算面积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即便学生没有成功得到结果,但是也发挥了自己的发散思维,实现了家校合作教育效果的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家长都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关键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认知需求,灵活应用家校合作等高效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周立 . 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数学家校合作教学探究 [J].2024.

[2] 张丽梅 .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J].读写算 , 2024(22):80-82.

[3] 陈雨 . 融合 " 互联网 + , 城郊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 陕西教育 : 教学 , 2023(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