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发展看宋代乐舞特征
秦瑶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一、宋代社会背景
(一)经济背景
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乐舞发展的水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促进了乐舞的发展。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宋代城市在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城市最繁荣发达的时期,城市规模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随着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活动的繁荣,娱乐活动也就非常丰富了。在宋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娱乐活动日益丰富这些条件下,宋代乐舞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文化背景
宋代文化的繁荣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宋代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都是宋代杰出的画家,他们都留下了非常多的传世作品。其次,在宋代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宋词可以说是最为经典的文学形式之一。宋词中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影响着后世文人对词这一形式的看法,也为宋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再次,在音乐方面宋代音乐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包括歌曲、舞蹈、戏曲等。
(三)宗教背景
在宋代社会,宗教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盛行的时代,佛乐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佛教中有很多著名的佛教音乐和舞蹈,例如《大梵天经舞曲》《观音舞》等,这些佛乐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乐器。其次是在祭祀活动中,宋代乐舞也得到了发展。宋代乐舞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用来娱乐和表演,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形式。
二、宋代乐舞的特点
(一)承上启下
1、传承唐代乐舞
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人们心宽体胖,欢乐活跃。舞蹈也显得雍容华贵、刚劲有力,有气吞山河之势。
宋代却正相反,在封建理学的影响下,那时人们以瘦为美,认为女子的美丽就是要看面容是否楚楚动人,身材是否娇小清瘦,神情是否含蓄腼腆,小脚是否弯如弓样等。敦煌莫高窟宋代洞窟中美女的塑像就是削肩、细腰、瘦脸、尖下巴、低眉细眼。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弱不经风的感觉。这种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深深地影响了宋代的舞容舞风。舞蹈也是扭捏作态,用细腰和长袖作一些性感动作,引逗、招惹君王和达官贵人、巨商富豪们的青睐。这与南宋时经济凋弊、国力衰弱的社会现实正相吻合。宋代的审美观点和舞风的柔弱,与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和束缚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审美取向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宫廷舞蹈动作温婉细腻,民间舞蹈动作活泼诙谐,舞蹈技巧高超。
2、铺垫元代杂剧
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城镇中普遍设立了商业性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舍中又有专为艺术演出设置的场所“勾栏”,这成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瓦舍勾栏之内的艺人众多,演出形式多样,为杂剧艺术的各种艺术因素诸如歌唱、舞蹈、小戏、说唱、武术、杂技等共汇一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生活在勾栏中的艺人,为了招徕更多的观众,得到更好的经济利益,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学习、提高,彼此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切磋,使得表演技巧得到更快的提升。在勾栏艺人相互借鉴、融合的过程中,杂剧艺术得以在市井中繁荣发展并最终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
(二)文人审美影响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期,由于宋代的统治者对文人的重用,以及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文人群体的地位在宋代崛起,并作为一个社会整合力量达到成熟。由于宋代文人这个社会群体地位的提高,宋代的文人艺术成了当时的主流。其审美极大地影响了宋代整个社会的审美。
宋时期理学家周敦颐首先喊出了“文以载道”的口号,以朱熹、程颗、程颐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在培养人们理论思维、陶冶情操、艺术修养以及社会稳定、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人多喜好哲思学理,其文学成就“宋诗”的出现主要向思理、意境和精细方面发展。宋代舞蹈添加了很多文学因素,呈现出细腻精致的文学特征,突出了文人意境和人文意象,充分体现了宋朝这一时期人们求博尚雅的时代意识,也反映了宋代舞蹈的基本倾向。
宋代队舞表演有固定的结构法式、演员站位、角色称谓、服装造型等一系列规范。这种严整性正与宋代从帝王将相到一般文人所普遍具有的注重思辨、逻辑严密的学养相契合,这种理论要求作用到队舞的编排和表现中,使宫廷舞蹈展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条理清晰的样貌。体现了宋人对于舞蹈审美需求的变化,和社会文化崇尚理性的审美情趣。
(三)在宋词中的体现
在宋朝“柳腰”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柔软纤细似柳条般的腰身,宋朝女子腰肢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形的纤细上更深层次的是关注腰部的软开程度,而“柳树”这个意象就兼具了词人想表达腰部柔软纤细的特征,因此在宋词作品中形容腰部用的频率最高的词就“柳腰”,于是“柳腰”也就成为了文人对于“舞腰”的美的赞颂。
结语
在宋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宋代乐舞的繁荣和发展。在宋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对娱乐文化更加关注。宋代乐舞在这一背景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欣赏舞蹈艺术。
在宋代社会背景下,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乐舞在传承唐代的基础上也拥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并铺垫给元代。宋代乐舞的发展与宋代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宋代社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从中了解到宋代乐舞发展情况和乐舞审美特点。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宋代的乐舞特点,也为其他历史阶段的乐舞特点学习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安佳. 宋词中的乐舞文化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王亚莹 . 文化下移中的宋代乐舞 [J]. 北方音乐 ,2019,39(04):1-2.
[3] 郭 丽 , 周 阳 . 宋 代 雅 舞 考 述 [J]. 北 京 舞 蹈 学 院 学报 ,2020,No.145(06):48-53.
[4] 郝禹桥 . " 浅谈宋代乐舞 ." 中国故事 08(2023): 35-39.
[5] 李明嫒." 俗兴雅败——从“雅俗之争”看宋代乐舞的时代特征."黄河之声 .22(2018):120.
[6] 于璐 , 李鸣曦 . " 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 兰台世界 .03(2014):155-156.
作者简介:秦瑶,女,2001 年 3 月,四川万源,研究生在读,舞蹈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