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

作者

徐晓琴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小学

在 2022 年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是小学数学四大课程内容领域之一,地位关键。它是落实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核心途径,占比不少于 10% 课时,推动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打破学科与生活边界。

主题活动设计是综合与实践的核心载体,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它串联数学与生活、跨学科知识,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的桥梁。通过具体活动设计,才能实现知识融合、能力培养,是该领域发挥作用的前提,直接影响课程实施效果。以下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就本地的儿童游乐园——松鼠部落,进行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游览设计。

主题活动名称: 松鼠部落游览方案设计活动对象: 五年级三班学生

设计依据 : 根据五年级多次出行的经验和数学知识积累的程度设计的五年级的主题活动环节。

主题活动任务 : 通过“松鼠部落游览方案设计”,让五年级的学生学会安排简单的活动,并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学会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松鼠部落游览方案设计”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的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重点: 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策划秋游过程。

难点: 设计一份完整合理的方案,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核心素养: 数据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说“松鼠部落”

任务一:说一说,之前去“松鼠部落”的感受预设1:很开心,有很多游玩项目。

预设2:每次都玩得不尽兴,还想再玩。 尽量讲一些开心和难忘的感受 学生都喜欢娱乐项目,让他们从开心或难忘的事情进入主题。

任务二:说一说,你觉得“松鼠部落”里面比较好玩的项目。

预设1:暑假在里面游泳很好玩。

预设2:我喜欢里面的迷宫,神秘莫测,考验冒险者的胆量。

预设3:我喜欢里面的蹦蹦床,可以在上面尽情玩耍跳跃,超级解压。

任务三:让你给同学们推荐项目,你会选择“松鼠部落”里面的那个项目?

预设1:我推荐喂小动物,尤其是羊驼,很可爱。

预设 2:我推荐大家去彩虹冒险岛,非常具有挑战性,还能锻炼灵敏度和臂力呢。

预设 3:我推荐大家玩“永攀高峰”错综复杂的绳网,需要勇敢而坚定的脚步才能到达制高点。

活动二:分工采集“松鼠部落”的相关数据(提前安排,做好收集)

任务一:查询门票价格:价格查询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上网查,可以到现场问询处;票的种类也很多,年票、活动票、儿童票、团体票、成人票等 学会自己主动的调查询问,注意信息的全面。

任务二:查询交通数据情况。租大巴车、中巴车、小车的价格,时间、路线等。 学生要注意对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任务三:查询用餐费用。考虑好在里面用餐的费用,是否可以从外面带餐进去。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价格对比和条件是否允许

任务四 : 查询相关时间信息等。开门时间、游玩时间、哪些项目游玩的时间要长一些。根据同学的爱好,合理安排游玩时间;根据冬季季节的情况,安排出行时间;根据下午放学时间,安排返回时间。

活动三:设计游览“松鼠部落”的方案

任务一: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组收集到的数据,并说明相应的收集方法。

预设1:我们学校到松鼠部落大约8公里。我们是用导航查到的距离。

预设 2:我们可以租 1 辆大巴车,大概可以做 50 人,但是我们班有50 个小朋友,所以我们可以请老师开一辆小车,比较节约费用。

预设 3:门票,18.8 元一张,不分儿童和成年人。我们班 50 个小朋友,2 位老师。需要买52 张门票。 同学们要考虑好时间情况,也要注意天气状况。

任务二:分组汇报所收集的数据及信息。全班交流后,整理出每项的合理数据。

预设 1:我们计划在外面订午餐,一个小朋友 20 元的盒饭。如果在里面吃,一个套餐够一个小朋友吃,平均一份套餐要40 元。

预设2:我们可以自己带一些零食作为午餐。

预设 3:我们在里面游玩,应该要一整天,所以我们可以早上 8:30出发,下午5:00 回校。中途玩8 个小时。

预设 4:我们可以分成 10 个小组,分开游玩,就可以减少等待的时间了。

任务三: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秋游方案。

任务四 : 完善修订,交流展示:学生把本组设计的方案挂在读书长廊的线上,我们分组欣赏,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你觉得好的地方。活动四: 评价

任务一: 组内自评。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查自纠。

任务二:分组交叉评价。组与组直接在展示交流时,相互打分。

在这次“松鼠部落游览方案设计”活动中,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主动走访同学、询问家长,一步步收集信息、计算时间、规划路线,每一笔记录、每一次讨论都藏着他们对数学的思考。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兴奋地分享“这样安排能节省 20分钟”“人均花费算对啦”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间、路线、预算等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他们学会用数学眼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