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丁彤
天津天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成本控制成为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组成,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工程复杂性与动态性需求。当前,工程建设面临材料价格波动、工期调整等诸多挑战,亟需在预算管理各阶段及成本核算全流程进行创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两者的创新路径,助力建筑企业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
1.1 决策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在建筑项目决策环节,成本管控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搜集分析过往相似项目资料,包括各区域、不同规模建筑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构成及变化走向,精准预估拟建项目成本区间[1]。组建多学科专家队伍,涵盖建筑经济师、市场分析师、资深工程师等,全面评估项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和经济合理性,避免决策失误导致成本超支 [1]。要立足项目实际掌握信息,研判国家政策和建筑市场情况,统筹安排决策时间节点,提升建筑工程内部决策管理规范化水平,协调解决决策中的困难与问题。
1.2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是成本管控的核心阶段,可采纳价值工程观念,对设计方案的职能与成本进行综合评估,组建团队与成本管控专员共同作业,确保建筑基本功能与品质得到维护,探寻功能与成本的最优平衡点,精简多余设计元素,实施限制性设计,依据决策阶段设定的成本目标,合理分配至各专业设计阶段,清晰界定各设计环节的成本上限,构建严密的成本监管体系,一旦设计费用逼近或超过预算上限,迅速优化调整。因此,有关项目工作人员应充分明确建筑施工建设时的具体技术要求,同时针对性强化对各类生态环保技术的关注度认识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对绿色建筑成本管控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1.3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招投标阶段成本管控关键。编制招标文件时,应精确阐述工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关键要素,防止表述不清致投标方误解,引发索赔或成本提升。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确保清单编制准确全面,降低成本风险。对投标方严格资格预审,评估其资质、业绩,考察财务状况、信誉及成本管控能力,挑选实力强、成本控制优的潜在合作伙伴。评标时,创新运用综合评标法,除评审投标报价,还评审施工方案合理性、进度计划可行性及质量保障措施有效性,勿因低价中标忽略工程品质及后续成本,确保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协调统一。
1.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是成本管控关键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削减成本。采用精益建造理念,提升施工流程效率,减少浪费和延误。严格监管施工材料,用 ABC 分类法分类管控物料,严密监管 A 类关键物资各阶段,防损耗和遗失。强化施工场地协调管理,科学规划施工流程与资源分配,降低交叉作业导致的停工和重复施工。构建成本实时监控体系,监控工程进度与成本消耗,用挣值法等评估成本偏差并迅速纠偏。同时,激励施工人员提优化建议,奖励降成本的创新措施,调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
1.5 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竣工结算阶段为成本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需全方位搜集并整理施工阶段的各种资料,涵盖合同文档、变更签证及工程验收档案等,保障结算依据的完整性及精确性,成立专门的结算审核小组,对施工单位递交的结算资料进行详尽审查,严格核实工程量计算精确度、单价应用恰当性及费用收取合法性,采用造价分析工具对结算资料进行核对,提升审查效能与精确度[2]。
2. 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策略
2.1 组织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全流程成本管控的组织管理要突破传统部门界限,打造矩阵型管理模式,将成本管控职责融入项目各阶段职能部门,构建责任网络。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核心机构,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全面规划并动态调整全周期成本。创新实施“成本管控责任制度”,细化分配成本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和评估准则。定期复盘剖析成本偏差成因,联合多部门拟定整改计划,构建激励措施,奖励成本控制成效突出者,提升成本控制积极性与协作性,防止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2.2 技术支撑策略
技术支撑策略应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打造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技术架构。采用 BIM 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综合地质勘探、设计图样及成本资料等信息,完成设计方案的视觉成本评估及多方案对比选择,及时预防设计优化延误造成的成本损耗。在施工环节融入物联网技术,实时收集并传输施工现场材料消耗、设备运用及人工效率等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成本消耗趋势分析报告,为灵活调整资源分配提供数据保障。
2.3 合同管理策略
合同管理策略应从被动履约模式转变为主动管控模式,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合同风险预防机制。合同签署前,细致剖析项目潜在风险,将成本控制细节纳入合同条款,具体规定设计变更审批流程、费用计算方法、材料价格波动调整机制、工期延误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防止条款不明确引发后续结算纠纷。创新实施“模块化合同管理模式”,依据项目各阶段(如设计、施工、结算)的特定属性,设计特定用途的合同单元,清晰界定各阶段成本管控目标及双方权责。同步导入合同执行监控体系,实时跟踪合同执行进度、款项支付及变更签证等状况,自动监测逾期履约及超支风险等状况。
2.4 风险防控策略
构建全流程多角度风险识别及应对机制,防止风险致成本超支。初期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与管理人员智慧,对政策法规变动、材料价格波动等潜在风险系统辨识,建风险数据库并分级。针对高风险级别制定应对措施,如为应对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商建长期合作关系稳基础价格,同时构建价格监控体系,超界限启动调价程序。施工期间应用实时监控系统,依现场实际动态调整风险清单,速应突发风险,如恶劣天气或设备故障,联调技术与施工方调整计划,降停工损耗。
2.5 协同管理策略
协同管理策略需突破项目各方(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供应商)间的信息隔阂,打造“多方协作、信息互通”的成本管理生态系统。构建一体化的协同管理系统,汇聚各方业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计划、材料采购及造价核算等,确保信息实时同步与更新共享,防止信息不均衡引发的工作重复与决策错误。设计单位可实时通过平台获取施工进度及成本信息反馈,迅速改进设计规划[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创新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前期准备、编制等预算管理环节的创新,及核算对象界定、方法等成本核算方面的创新,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痛点。未来,建筑企业需积极践行这些创新策略,持续优化成本管控体系,以应对行业变化,实现工程效益与企业发展的双重提升,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昕 .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 [J]. 城市开发 ,2025,(12):97-99.
[2] 韩静宇 , 吴琳 . 高层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策略与实践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02):162-164.
[3] 张玉慧 . 建筑工程造价中全过程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15):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