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作者

赵予嘉

奥克兰大学

一、引言

在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洗礼和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之下,“三维一体”课程标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纲领。从新课程标准的开始实施到如今,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重心的新课程理念已经确立。但从相关教育实证研究来看,我国有 60% 以上教师的课程实施现状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素养生成的问题,教学目标陈述语境欠准确、三个维度割裂等现象严重,这种理论与实践两相分离的现象导致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不够以及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系统分析和研究“三维一体”课程标准实施到位、如何科学地陈述教学目标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内涵与价值

(一)“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内涵

1. 知识与技能维度

知识与技能一级维度属于教学中的底层核心部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个方面,数学学科中的陈述性知识为公理性质、公式定理内容的记忆理解,如勾股定理;程序性知识为公式的规范解题过程,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策略性知识为解题过程中问题分析的思维方案的策略选择,如几何题中的利用辅助线的解题思路。物理学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有试验仪器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等技能。从知识与技能一级维度,为学生认知世界奠定了框架基础。

2. 过程与方法维度

过程与方法的内涵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围绕学生问题解决、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等进行展开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假定问题—制订计划—预测—设计方案—实施计划—作出解释—评价、反思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的方法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文本细读、质疑分析等读写方法,理解作品的构思等学习方式。过程与方法的内涵强调学习发生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层面的变化,是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变化。在历史教学中探究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该维度目标的达成是渗透在教学过程始终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识与行为。

(二)“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价值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的并行落实实现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价值建构的育人体系。在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建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立体化的结合。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倒逼课程标准“三维一体”,从教学改革倒逼讲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例如,倒逼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Learning)的实施,在城市交通优化这一跨学科学习项目里,学生将数学建模、工程设计、社会调查相关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问题解决中,并通过实际应用达成三维目标。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灌输知识走向素养养成。

3. 适应时代人才需求

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仅仅让学生记忆书本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三维一体”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批判、创造、合作这三维素质和能力则更为社会所需要。“三维一体”的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要求,并且创造性地表现出更强的工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一个“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能够为教学行为提供指引。其中,要素分析法是指将“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核心内容 + 表现标准”等要素分离,从而将教学目标细化表述出来,这种方法往往用来表达那些理论味较浓、知识或技能要求非常明确的学科目标;情境化表述法就是指将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赋予教学目标现实生命,在那些德育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及一些模拟活动教学中,此法效果最好;成果导向表述法就是指以预期的学习成果为本的方法,它突出表现了目标的可观测性、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一些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等情况进行选择性或综合性的运用,制定教学目标,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三、“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路径

(⟶) 优化教学设计

1. 深度解读课程标准

教师要构建课标——教材——学情三维教学目标解读模式。在《少年闰土》教学目标解读中,把握课程标准对文学形象解读能力培养层面教学的总体要求,掌握教材文本叙事类文体的特点和语言特点,还要考虑学情的现有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阶段等,扎实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科学解读。

2. 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并重构数字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形成综合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包,例如地理气候类型授课时,可以采用NASA 卫星云图、气候模拟软件等数字资源以及纸质地图、地理仪器设备等传统教学资源,通过素材推荐和自主完成时限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数字化资源群。

3. 设计分层教学活动

以学生层次为标准设计基础、提高、拓展3 个层次的教学任务。英语写作中要求:基础层次完成基础书信的写作,基本句型的练习;提高层次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句式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拓展层次学生进行创新的写作,加入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和看法。这些内容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最终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不同的达成路径。

(二)创新教学过程

1. 构建互动式课堂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策略激活课堂生态。在化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中,教师通过铁为什么会生锈?如何延缓金属腐蚀?等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课堂中设置实验设计—数据记录—成果汇报等环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共享与思

维碰撞,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2. 实施情境化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历史辛亥革命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角色表演、虚拟博物馆参观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 1911 年的历史空间中以革命党人普通群众等不同身份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了解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相统一的目的。

3. 开展跨学科融合

从学科中解放出来的综合学习设计项目。例如校园绿色家园设计,这个项目就需要学生从生物(生态系统)学科、数学(工程预算)学科、美术(景观规划)学科等多方位学科综合应用,以项目产品的形式设计并建设校园中某一区域的绿色生态。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多方位的学科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担当。

(三)完善教学评价

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 + 定性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在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体现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方案、组内互助配合的表现;终结性评价体现在对作品质量的评价;定量评价以评分为基础的评价,主要借助于学习结果统计软件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定性评价使用评语的方式评价学习态度、发展水平等。

2. 开发表现性评价工具

针对三维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与量规。在音乐课程民族器乐鉴赏单元,设计器乐演奏会策划表现性任务,从知识运用(乐器知识掌握)过程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情感态度(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三个维度制定评价量规,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3. 注重评价结果应用

形成测评—反馈—提高的良性循环。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部分测评结果较低,则提高这部分的教学,强化实验课时间。同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测评结果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更好的自主性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一)教学目标表述的原则

1. 具体性原则

目标陈述要具体描述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比如,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述为学生在 60 分钟之内能够运用精读策略概括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使目标变得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2. 层次性原则

遵循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递进式教学目标。在语文小说阅读单元,可依次设定复述故事情节(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评价写作手法(评价)创编续写故事(创造)等目标,确保目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逻辑。

3. 融合性原则

避免三维目标的机械分割,注重其内在关联性。在物理杠杆原理教学中,可表述为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杠杆模型,学生能够解释杠杆平衡条件(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自然融合。

(二)“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精准表述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达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指引。要素分析法通过拆解“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核心内容 + 表现标准”四个要素,实现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描述,常用于理论性强、知识技能要求明确的学科,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独立运用欧姆定律,准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

而情境化表述法将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情境深度融合,赋予目标现实生命力,在德育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及模拟活动教学中效果显著,像模拟法庭法治教育活动中,学生在角色扮演与辩论中,既能掌握法律知识与辩论技能,又能树立法治信仰。

成果表述法强调成果预期即预期的学习成果,强调目标的可见性与可度量,对应项目式教学、操作技能类课程。以信息技术动画设计教学为例,学生经过教学后能够完成一定的动画制作的要求,完成具体的、带有一定标准、符合课程目标的学习成果,掌握设计流程与设计技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选择或整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五、结论

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和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其一,从理论上来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重塑了教育目标结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理论依据的作用;其二,从实践上看,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进等途径可以使课程标准达成教学实践的转型。而尊重具体化、层级化、整合化原则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则是达成教好的行动指导。综上所述,新时期教师应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与教学设计水平,在教育“三维一体”的努力方向上要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之中;后续的研究需探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以及多学科教学中有效整合目标的策略,从而能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解释和支持。如此,才能将育人为党的任务担当好,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出发展性、进步性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一鸣 .NAEP 框架下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J]. 汉字文化 ,2023(S01):219-221.

[2] 马峥 .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J]. 考试周刊 ,2019,0(14):49-

49.

[3] 张 志 强 . 新 课 改 以 来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测 评 研 究 综 述 [J]. 语 文 教 学 通讯 ,2020(41):68-71.

[4] 江桂馨 . 由美国 NAEP(2011) 写作评价体系看中考作文题的命制——2020 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研析及启示[J]. 语文教学通讯,2021(6):79-83. 被引量:2

[5] 欧阳国胜 , 彭雪 . 情境与任务 :“点性材料”与“线性材料”的学理分析——

谈近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对套作的防范[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8):30-33.

[6] 王微 , 冯生尧 . 美国 AP 英语语言与写作考试主观题的特点及启示 [J]. 考试研究 ,2022,18(1):30-37.